魯西苦蕎適宜在海拔較高的唐三和向陽鄉種植,為壹年生作物,產量較低。
蕎麥粉是調節人體各部位氣管的最佳綠色健康食品。含有豐富的營養和美容養顏的功效,其營養含量是玉米等農作物的2至5倍。蕎麥粉有很多用途,如蕎麥飯、蕎麥茶、蕎麥面條、蕎麥粑粑等。蕎麥粑粑的做法如下。
1.先將蕎麥籽磨成面粉,放入鍋中;加入清水和少許小蘇打混合。
2.用勺子開適量,放入鐵鍋。慢慢的,用小火把炕的兩面烤黃。
3、吃的時候可以蘸蜂蜜等調料,口感清爽。
魯西蕎麥粑粑是餐桌上招待貴賓的好食品。
蕎麥又名韃靼蕎麥,是山區綠色食品,分為苦蕎和甜蕎。瀘西人最喜歡吃苦蕎。據說苦蕎營養豐富,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保健長壽有很好的作用。人們稱之為“五谷之王”。魯西的蕎麥系列產品主要有蕎麥絲、蕎麥玉片、蕎麥自發粉、蕎麥營養糊、蕎麥奶粉、蕎麥面條、蒸蕎麥餅、蕎麥餅、蕎麥餅。
《本草綱目》中記載,苦蕎麥性苦,平寒,有強身養神、益耳目、降氣、潤腸健胃的作用。臨床糖尿病治療實踐證明,苦蕎能降低空腹血糖,提高胰島素水平,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降低血脂,從而抑制糖尿病及其並發癥的發展。因此,苦蕎是糖尿病的主要營養食品。魯西蕎麥種植歷史悠久。據清乾隆《廣西府誌》卷二十《品》中記載,此宅屬“大麥、小麥、燕麥、玉麥、蕎麥(苦、甜、早、晚)”。《魯西農事誌》、《魯西縣農事誌》均有記載:“民國二年(1913),種植面積13000畝,民國三年(1934),種植面積13851畝。建國後常年種植面積在1.7-2萬畝之間,1.954年種植43248畝,是種植面積最大的壹年。因自然災害嚴重,1.958年禁止作為低產作物種植。改革開放以來,1985年種植面積為12117畝,2005年增長到87937畝。”按此計算,它已有250多年的種植歷史。隨著該縣旅遊業的發展和苦蕎產品新技術的不斷開發和創新,瀘西苦蕎面臨著發展的機遇。魯西苦蕎以其生態、優質、安全、保健和濃郁的歷史文化、民族特色(如“阿祿”牌苦蕎米、苦蕎粉等系列加工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魯西苦蕎的種植方式簡單,大多是用骨灰和化肥混合拌種,按需供應。中耕的歷史習慣是從不鏟和追肥。收割是人工割莖,曬幹,用連枷脫粒。瀘西縣是典型的農業縣,生態環境條件優越,生產技術標準化,生產出優質營養的苦蕎產品。2003年4月,阿魯牌苦蕎自發粉、蕎粑粑被雲南省烹飪協會評為雲南名小吃。2009年7月,阿魯苦蕎自發粉、苦蕎米被雲南省農業廳評為雲南名牌農產品。苦蕎產品主要銷往廣東、福建、深圳、香港、江西、湖南、越南等地,深受消費者喜愛。
地域範圍
瀘西苦蕎麥分布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瀘西縣,原產地涵蓋白水鎮、向陽鄉、唐三鄉。地理坐標為:東經103046 ' 55 "-103058 ' 25 ",北緯24° 21 ' 49 "-24° 37 ' 35 ",東西寬14.8km,南北長32.6436.000000000606
產品質量特性
(1)外部感官特征魯西苦蕎高60 ~ 120 cm,綠色,有8 ~ 12節,直立,有分枝。下部葉柄長,葉寬三角形,戟形,全緣或微波形;下面的葉子更小。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被白色或淺粉紅色。小堅果圓錐狀卵圓形,三棱,灰褐色,開花結果期9-11月;千粒重12 ~ 24g。(2)內在品質指標魯西苦蕎味苦,性寒,營養豐富。其中,總澱粉含量≥68%,總黃酮含量≥0.9%,油酸含量≥37%,亞油酸含量≥29%,總氨基酸含量≥7.0%,蛋白質含量≥9.5%。(3)《產品質量安全條例》規定魯西苦蕎產地環境按照NY5332-2006《無公害食品大田作物產地環境技術條件》執行;產品質量和安全按產品質量標準NY5301-2005《無公害食品小麥及面粉》執行,生產加工規範按NY/T5334-2006《無公害食品小麥面粉加工技術規範》執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有關規定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