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保健秘籍胸部保健法中國古代醫生創造了壹套按摩和擊打並重的胸部保健保健法。經驗證明,這種方法可以寬胸順氣,活血醒腦,延緩衰老。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經常按摩或拍打胸部,可以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預防冠心病、肺氣腫、肌肉發育不良,治療胸悶、心悸、氣短、肋痛等。其具體做法是:
①捶胸:自然站立放松。冬天要脫下棉衣,雙手握拳,先用左拳捶右胸,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然後用右拳打左胸。左右200次。打完胸,再打幾下背,深呼吸或者吹口哨,更有利於呼吸和呼吸。老人可以同時被別人打背,效果更好。捶胸的時候要先慢後快,適度,不要太用力。
②拍胸:手指並攏,掌心微曲,手掌拍胸。可以單手交叉胸,也可以雙手同時拍打胸部兩側。自上而下,反復幾次。
③擦胸:雙手搓熱,先用右手再用左手自上而下擦胸,使胸部微熱。然後雙手呈梳狀,自上而下在胸部兩側梳理,重復10次。
早在戰國時期,莊子就主張摒棄私欲,以和為貴。明代的王陽明繼承發揚了這壹學說,創立了禪學。偉大的文學大師郭沫若年輕時多病,苦不堪言。後來他修行打坐,消除病痛,壹直到86歲。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在冥想過程中,人的耗氧量明顯減少,心臟負荷減輕,腦血流量增加,人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大腦功能得到積極調整,從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身體素質,使人警覺而健康。健康坐姿的具體做法是:
①姿勢:頭部自然直立,避免僵直,鼻正對肚臍,眼睛微閉,嘴唇微閉,牙齒不咬,舌頭上腭,脫上衣松腰帶,背部放松,肩肘下沈,但不用力;身體要挺直,脊椎要挺直,背部不要依靠其他東西,胸部可以稍微前傾;掌心向下,自然地輕輕放在靠近小腹的大腿根部;雙腳與地面平行,與肩同寬,座椅彎曲90度。
(2)呼吸:長而慢的呼吸,短而快的呼吸,隨意的行走。靜坐特別講究運氣,要求自然,不發力,排除雜念,有意秀腹。
③時間:清晨和睡前較好。每次靜坐30分鐘,不考慮位置。
古代保健的秘訣就是敲牙保健。古人認為牙齒好就會身體好,身體好就會長壽。唐代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敲門
三百顆牙齒?。明代百歲壽星冷謙在談到長壽秘訣時,還特別強調?牙齒要經常敲嗎?。具體的固齒方法是:早上敲臼(背)齒36次,敲前(前)齒36次,錯敲犬齒36次,最後用舌頭舔齒3 ~ 5次。早中晚各敲壹次牙,多做為好。早上敲門最重要,因為經過壹夜的休息,牙齒會有點松動。這時候敲牙,不僅會鞏固牙齦和牙周組織,還會興奮牙齒神經、血管和牙髓細胞,對牙齒健康大有好處。
唐代名醫孫思邈?經常用手揉肚子?作為保持健康的壹種方式。宋代詩人陸遊經常寫道?腹部摩擦?。都是古代有名的長壽之人。現代醫學證明,搓腹不僅可以調節胃腸道的蠕動功能,還可以加強胃腸道的血液循環,預防胃腸消化功能障礙。腹部摩擦可按以下順序進行:
①用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壓劍突(即心窩),沿圓周左右旋轉21圈。
②三指從劍突向下再向下摩擦,邊摩擦邊移動,直至到達恥骨聯合,往復21次。
③從恥骨聯合向兩側,邊揉邊移動,直到劍突下。
④以臍帶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搓21次,再用左手掌向右搓21次。這裏需要註意的是,揉腹應該在飯前或睡前進行。手法要輕柔舒緩,姿勢可以是坐位或仰臥位。妳應該專心冥想,排除雜念。此外,消化道疾病出血或炎癥時也不宜揉腹。
莫九足三裏,古代養生秘籍,中醫針灸曲:?如果妳想安全,李三通常不會這麽做?。這意味著,如果妳想讓妳的身體健康強壯,妳必須經常艾灸足三裏穴。足三裏穴位於膝蓋骨外側下方三寸,脛骨外側壹橫指。在人體360個穴位中,足三裏是第壹個具有保健養生功能的穴位,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本、滋補身體、祛病延年的功效。國外醫學界也稱此穴為衛保健穴?、?長壽點?。因此,經常按壓足三裏穴,可以調節胃液分泌,增強消化系統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練習這項技能的具體方法是:
①拇指對食中指,右手拇指按右足三裏穴。先順時針逆時針按32次,然後換手,按同樣的方法。
②睡前取仰臥位,或左腳外踝按壓右小腿足三裏穴進行按摩。每次按壓超過10分鐘,往往會引起穴位酸痛麻木。有些對經絡敏感的人也會有酸麻向上或向下傳導的感覺。如果胃腹部不舒服,胃腔浮腫或疼痛,可以通過按壓足三裏穴來緩解。
③捶足三裏,用雙手小指的指關節(拳心向上)捶足三裏。打拳時脛骨前肌有明顯的酸脹感,對防治胃腸疾病和感冒有很好的效果。以上三種方法,可以選擇壹種方法,或者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