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水果:草莓
早春已經上市的草莓,味道鮮美,紅嫩,果肉多汁,清香爽口。
草莓能潤肺健脾、益氣補血,富含氨基酸、果糖、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鈣、鎂、磷、鐵等礦物質。草莓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特別適合春季養生,被營養學家譽為“春季第壹果”。
草莓雖然很好,但性涼,初春不宜壹次吃太多,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胃酸過多的人。另外,很多人喜歡把草莓切成片,拌上酸奶或牛奶壹起吃。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合理的,因為草莓中的成分會影響酸奶和牛奶中鈣的吸收,也會降低牛奶蛋白質的吸收率。
時令蔬菜:韭菜
韭菜起源於中國,古稱“壯陽草”、“祁陽草”。《山海經》中有關於韭菜的記載。
韭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有很多種吃法。韭菜據說“春香夏辣秋苦冬甜”,以春韭菜為最佳。韭菜性溫,具有良好的補腎壯陽、益肝和胃、止汗收斂、行氣調血的功效。是補充人體陽氣的最佳食材。
《本草綱目》記載,韭菜有“補腎壯陽,止射精,暖腰膝”的功效。韭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食用時宜選擇鮮嫩的韭菜。老韭菜含有大量粗纖維,不易消化,壹次不宜吃太多。消化功能差的人,尤其是有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韭菜。
時令野菜:薺菜
薺菜在古代被稱為“護草”。薺菜薺菜耐寒性強,生命力強。嚴冬剛過,初春的大江南北的田野、草原、溪流中,已經露出了薺菜。
薺菜薺菜,作為壹種野菜,可以做餃子餡,做粥,做湯。它不僅美味,而且營養豐富。它含有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維生素B、煙酸、維生素C、維生素E、鈣、磷、鐵和鉀。
薺菜含有大量蛋白質、鈣和維生素C,鈣含量超過豆腐。中醫認為薺菜味甘,性平,有清肝調脾、活血利尿、降血壓、明目等功效。
薺菜壹般人群都可以吃,尤其適合消化不良、體質虛弱的中老年人。因為薺菜可以潤腸通便,大便稀的人要謹慎食用。還有壹些敏感人群,比如對韭菜過敏的人,吃薺菜更要註意,因為薺菜和韭菜是老百姓俗稱的“發物”,吃了之後可能會出現皮膚發熱、瘙癢、起球等不適反應。有炎癥或傷口愈合的人也要少吃。
時令風味:春竹筍
春竹筍,春天的新鮮竹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作為壹種蔬菜,它的味道清香可口,可以說是地道的“時令鮮”。壹直受到人們的喜愛,被視為菜肴中的珍品。
中醫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醫學上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口渴、利水道、益膈、清胃的功效。竹筍中多種維生素和胡蘿蔔素的含量比大白菜高壹倍以上。竹筍含有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以及對蛋白質代謝起重要作用的谷氨酸和維持蛋白質構型的胱氨酸。
竹筍具有多纖維的特點。吃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消食化滯,防止便秘,還能預防大腸癌。竹筍含脂肪和澱粉少,是天然的低脂低糖低熱量食品,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竹筍不能生吃。單獨煮的時候有苦味,口感差。不過,在烹飪前,新鮮的竹筍可以用少量的白醋煮10分鐘,或者竹筍和肉壹起炒,特別好吃。竹筍可以用來煲湯或烹飪,可以做出許多美味的菜肴。
時令小吃:春卷
春卷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在全國各地都很受歡迎,尤其是在江南等地。春卷歷史悠久,由古代的春盤和春餅演變而來。據清代《陳評論集》記載:“立春日吃春餅,名曰‘咬春’”。
春卷的做法是將熟的圓形薄面皮(春卷皮)鋪在餡料上,兩頭對折,卷成條狀,放油鍋裏炸至金黃色浮起。春卷的皮薄而脆,餡香而軟,可素可鹹可甜,風味獨特。春卷是清廷滿漢全席128種菜肴中的九種主要小吃之壹。春卷通常含有春天的新鮮蔬菜,不僅營養價值高,還有迎接新年的意義。如今雖然大家還是統稱為“春卷”,但餡料的內容可謂五花八門,各不相同。
除了上述幾種,春天還有很多時令蔬果。《養老顧家》壹書中說:“當是春天,其飲食之味宜減酸增甜,以滋養其脾氣。”顧名思義,春季養生要多吃甜的,少吃酸的。
這裏需要註意的是,甜味和甜度並不完全壹樣。甜食不僅僅是指食物吃起來有點甜,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滋補、調和、優先的作用。大棗、山藥是第壹甜食,菠菜、芋頭、紅薯、土豆、黑木耳、桂圓、板栗也是不錯的選擇。經常吃這些食物可以補充人體脾胃之氣,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
開春後,在日常生活、情緒和飲食方面的全面康復將為全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