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夏季至日周樹

夏季至日周樹

周樹,潛山的別稱,是我的家鄉,我非常喜歡這個地名。是古代安徽的封地,由此安徽簡稱“皖”。春去夏來,周樹的太陽不那麽客氣了,土地感受到了溫度的變化,開始熱情起來,保存著生命成長所需的壹切。

夏天的周樹,是泥土的芬芳,是家的味道,讓人留戀,也是努力的開始。水田裏的男人已經戴上了草帽,褲腿卷到膝蓋,左手提著牛繩和竹枝,右手握著犁柄,嘴裏不時發出吱吱的聲音。老水牛很溫順,摸人脾氣很清楚。他在前面低著頭慢慢地拉著犁,還沒等叫“嘭”的壹聲,已經停在了田頭,轉頭啃著壹簇石壩下的溫柔。那人坐在石頭上抽煙,歇了壹會兒,吸了幾口,煙圈從帽檐下的大鼻孔裏沖了出來,想著把水田分成幾塊“散”(培育)苗。女人彎腰在田埂的新泥上種下“早毛豆”幼苗,想象著今年田裏的水稻會有個好收成。秋收的時候,送壹些到山腳下的兩個女兒家裏去嘗嘗。

生長在梯田縫隙中的樹莓已經成熟。我們的名字叫“麥寶”,是周樹初夏難得壹見的野果。上學的路上,山坡上或者灌木叢裏,有陽光的地方,總會有壹兩棵結著黃色和紅色果實的樹。它的枝椏上長滿了刺來保護自己,小孩子貪吃。哪怕被紮幾下,也要拿起水果吃壹頓飽飯。樹莓酸甜可口,植物學上稱為“聚合果”,由許多核果組成。壹個又小又圓,絨毛又密又短的水果,吃到嘴裏牙齦破裂會彈出壹粒籽,很有顆粒感。可以入藥,有很多藥用價值,還富含維生素。聽說還可以做覆盆子巧克力蛋糕。前幾天在惠州鄉下,摘了幾個路邊的樹莓嘗了嘗。它們又大又好吃,但是沒有我家鄉周樹的甜。

周樹人喜歡在門口種桃樹。他們不迷信桃樹辟邪,也不像唐伯虎那樣用桃樹折桃花當飲料。他們只是春天賞桃花,夏天吃桃花。農歷五月,桃花枯萎的枝頭上,五月的桃尖已經變紅。那時候的水果很少見,桃子都是孩子們在青春裏熟的。就像盼星星盼月亮,沒人在家的時候,伸手摘壹個硬的嘗嘗。我覺得桃尖紅色,表面有片片紅色的最好,像高原紅的娃娃臉。洗掉絨毛,咬壹口,上下頜都要硬,脆,爽,甜中帶著淡淡的酸味,連吃桃子的聲音都好聽。我不喜歡吃熟透的桃子。毛桃也好吃,就是有壹種沒有嫁接的野桃。老家河邊有個小晚熟的,是“自核桃”,微苦,要趕著去摘。

我的家鄉出產名茶,但它們並不出名,比如郝建和玄月,我從來沒有喝過。夏天,我更喜歡涼茶。茶葉是從田裏的茶樹上采摘的。谷雨采摘鮮葉後,芽葉長而不老。壹般晚飯後,將炒鍋燒熱,煎至軟身,放在爐子上揉搓,用炭火烤壹夜,晾幹。成品茶葉像曬幹的毛毛蟲,卷曲細長,香氣濃郁。我家有壹把陳年白釉茶壺。蓋子用細繩綁在把手上。壺體上勾勒出“花開”的牡丹。壺嘴讓我小時候漏了壹塊,現在還有茶漬在裏面。夏天的至日上,出門前用清水洗凈茶壺,抓壹把自己炒的茶,直接倒進開水沖泡。沒有必要洗茶。熱氣攪起茶香,直奔鼻腔。是天然的香味,是來自精華的香味,心情舒緩。讓它冷卻。下班回家,倒滿壹杯涼茶,壹飲而盡,不滿足再來壹杯,又解渴又有齒間涼意。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習慣用壺嘴喝水。

夏天的早晨涼爽,菜地是最歡樂的地方。植物上開著小白花、小黃花、紫色六角花,青椒、茄子、黃瓜還在沈睡,韭菜又高又綠,草尖還掛著露珠,讓人愛不釋手。胳膊上挎個籃子挑點青椒茄子,不要太多。田埂上的毛豆早早摘了核,進入鼓粒階段後,豆子飽滿,好吃極了,連豆子也壹起拉回家了。孩子起床後,打著哈欠,坐在屋檐下剝毛豆。豆莖上的細毛碰到他的手背,這是我最討厭的,但是我喜歡吃。將采摘的青椒洗凈,去蒂留籽,切碎,拍壹瓣蒜。嫩毛豆不用煮。鍋燒熱,放入菜籽油,炒毛豆至半熟,倒入剁碎的青椒,加鹽,快速翻炒。放壹些在碗裏堆在米頭上就行了。橙色和黃色的植物油滲透在顆粒之間。鹹鹹的毛豆和滾燙的米飯打開了壹天的味蕾,盛夏的熱氣從碗裏吃出來。炒茄子也是如此。茄子蒂不能扔。周樹人節儉,騙小孩子說這東西好吃。用青椒絲、蒜末和植物油翻炒。至於味道,我就不多說了。堆在壹個藍色的碗裏,放壹塊豆腐腦在裏面,舉到門口,邊吃邊和鄰居聊天。在這裏,周樹人早餐吃晚餐,吃米飯,節假日請人喝酒。

盛夏炎熱,土坯墻和木梁是蜜蜂乘涼的好地方。他們無意采蜜,卻壹心要在土墻和木梁上打洞,在墻角堆土沫,在屋裏掉些木屑,這都是他們的傑作,尤其是在中午。孩子抓蜜蜂玩,壹根細棍,壹個透明的玻璃瓶,先把細棍插進蜂洞,探虛實,輕輕的別弄傷了。在拔出的壹瞬間,迅速用瓶口蓋住洞口,蜜蜂從洞口逸入瓶內,旋上瓶蓋,再摘幾朵花放入瓶中養蜂。我被蜜蜂蟄了。叫“花姐姐”的瓢蟲也是我們的玩物,也不乏害人之心。這種瓢蟲顏色鮮艷,有紅色、黑色或黃色的斑點,非常漂亮。可在棉花樹、柳樹、槐樹或豆樹上發現,有時甚至有大量聚集。它的摸腳夾在手掌背上,讓人覺得癢癢的。不要惹麻煩,分泌物有臭味。

沒有竹床,沒有席子,沒有椅子,夏夜乘涼。韓愈曾有詩說:“水松壹橋行百步,竹床帶席到和尚家。”這些竹制品工序復雜,非常考驗匠人的技藝。我叔叔知道這個技能。盛夏時節,閣樓上覆蓋著灰燼。盛夏,男人扛著竹床,女人抱著竹席,孩子拿著竹椅在前面跑,然後下到橋洞,在那裏用河水浸泡,清洗,晾幹。床上要鋪竹席。飯後,各家陸續把竹床和椅子搬到門口。老人坐在竹椅上,搖著蒲扇看月光。月亮周圍的壹個模糊的大圓圈知道要下雨了。大人們四仰八叉,躺在家裏的竹床上聊天,小孩子也不怕熱,就合夥在路邊捉螢火蟲。經常到深夜才能乘涼。老人小孩不適合睡竹床,太冷了,心寒肺涼。周樹竹席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工藝品。

當黃瓜和豇豆種下,稻谷曬幹入庫,板栗成熟,周樹的夏天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