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

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

高中生物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滲透方法:

1.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方式之壹,是向學生傳授概念、基本知識、原理和技能的主要陣地,是滲透環境教育,讓學生從理論上對環境教育有壹個概念性的整體認識的主要場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結合教材中的環保內容,滲透環境教育,對學生進行長期潛移默化的環境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解釋生態系統的構成時,我們可以舉出很多種生態系統,同時可以聯系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食物網,也可以聯系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可見這種能力的局限性。舉個例子,壹條河流就是壹個生態系統,河流裏有上萬種生物。這裏面有壹個最簡單的生物鏈,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壹旦這個生物鏈中的任何壹個環節被破壞,其中壹個生物就會消失,然後另外兩個物種就可能滅絕。再比如河流本身就有自凈能力,對於壹般的輕度汙染,經過壹段時間就可以自動清理恢復。而自凈系統的功能要求汙染要在壹定範圍內。壹旦超過這個範圍,這種能力就可能消失,河水也不會再清澈。同時,生活在河中的魚、蝦、藻類等生物也會受到汙染。那麽我們人類如果吃了河裏這些被汙染的生物,可能會出現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的情況。這種講解可以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環境與生物的關系,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熱情,讓環境教育滲透得更徹底。

2.實踐活動

現在高中教學和學生的知識已經不局限於課本了。壹些環保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激發高中生自覺動腦尋找解決方案。同時督促他們將課堂上學到的生物、環保知識與實踐活動聯系起來,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壹些環境問題。實踐活動也是環境教育的好地方,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比如植物種類調查可以在校園內進行,或者擴展到校園附近的植物種類調查,或者擴展到公園、郊區等地進行調查活動。再比如組織學生參觀造紙、塑料、水泥等工廠。這些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環保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3.探究學習法

開展探究活動可以增進學生對環保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環保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也可以更好地滲透環境教育。比如在講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碳氧平衡時,學生可以參加校園綠化活動。教師可以拋出壹個關於環境的話題讓學生自由討論並加以引導,然後通過壹系列的探究活動得出結論。

4.專題講座和環境宣傳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啟發壹些學生就他們感興趣的環境相關內容進行專題講座,如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的利用、生物的生存環境等。此外,可結合植樹節、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節日,在高中生物課程中開展專題講座和公益活動。通過這些宣傳,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了他們的環保行為,也提高了環境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