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蒙春雨中
韶關人民迎來了傳統節日清明節。
這也意味著
又到了我們二十四節氣的特殊時刻!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清明節氣的由來
還有有哪些健康的飲食方法~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始於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據說它始於古代皇帝和將軍們的“墓祭”儀式,後來民眾也沿襲這壹天祭祖掃墓,成為中華民族的固定習俗。
清明節原本只是壹個節氣的名稱。相傳,在春秋時期,晉文公把它命名為寒食節,以紀念在火災中死去的忠臣介休,並將第二天定為“清明節”。後來,清明節成為紀念他祖先的節日。
清明時節,江南春意盎然,百花齊放。韶關人不僅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放風箏、吃綠球的習俗。
清明節的前壹天是“寒食節”。在這壹天,人們被禁止吸煙,吃冷飯,喝涼水。
據說在這壹天砍樹可以維護和平。
清明節掃墓,表達對先人的“尊思時”。
舊時代,人們早上準備餐桌,攜帶紙錢和錫紙去掃墓,開墾新土,焚燒紙錢,插柳樹,掛長串白紙留作紀念。
現代流行人們向墓地獻花祭掃,但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市提倡“雲掃”,避免紮堆,降低感染風險。
四月清明節,春回大地,桃花柳綠正在栽種,大自然處處生機勃勃,正是踏青的好時節。在過去,大多數人壹起去觀光。今年清明節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市提倡“雲郊遊”。
據說放風箏可以消除疾病和災難,帶來好運。清明節過後,禁止在地裏的小麥抽穗時放風箏。孩子們放風箏直到今天,俗稱“放飛破風箏”。
綠球碧綠如玉,糯軟,清香,甜而不膩,肥而不飽。青團也是清明節祭祖的必備食品。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是壹個自然節氣,也是仲春和春末之交的傳統節日。它和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壹起被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
此時生機勃發,陰氣衰微,萬物“去舊迎新”,大地呈現出春意盎然、寧靜祥和的景象。它不僅是郊外踏春和清明儀式的好時機,也是養生的重要節氣。
清明時節,萬物生長,陽氣漸強。要註意飲食調養,以免助陽外泄。我們應該多吃清淡的蔬菜、豆類和豆制品,少吃油膩和辛辣的東西。
我給妳介紹幾款吧。
適合清明節食療保健的食物
冬筍冬菇白鱔湯
原材料比例
竹筍200克,香菇6朵,火腿30克,酸菜100克,姜3片,白鱔1條(約750克)。
具體做法
1.先將鰻魚頭切下,放入盆中,倒入60℃的熱水,用清水洗凈粘液,去內臟,切成段;
2.竹筍去殼,洗凈,切片,放入沸水中煮5~6分鐘,取出後放入冷水中浸泡約1小時,去除竹筍的苦味;
3.香菇用清水浸泡後,去硬梗,洗凈,切成兩半;將火腿切成小塊;
4.鹹酸菜洗凈,切段;生姜洗凈,帶皮切成厚片。
5.將準備好的所有食材壹起放入燉鍋中,加入2000毫升水、少許白酒和適量精鹽,燉1小時。
藥膳功效
健脾益肺,滋腎益精,祛風除濕。
南瓜百合粥
原材料比例
南瓜半個(約300g),香米100g,糯米100g,百合、桂圓、紅棗、蓮子各20g,糖、鹽少許。
具體做法
1、紅棗和蓮子用冷水浸泡20分鐘,蓮子去核洗凈備用;南瓜去蒂、去籽、洗凈、切丁。
2.糯米、香米洗凈,然後放入鍋中加水燒開,放入南瓜丁、紅棗、蓮子,用文火煮20分鐘,揭開鍋蓋順時針攪拌片刻,再放入百合、龍眼肉煮10分鐘,再加入糖和少許鹽,避免太甜太膩。
藥膳功效
健脾和胃,消積減肥,益氣安神
湘贛馬蘭頭
原材料比例
馬蘭頭400克,香幹80克,精鹽、糖、味精、香油適量。
具體做法
1,馬蘭頭采摘嫩葉,去掉黃葉和硬莖,用清水洗凈備用。
2.將鍋裏的水燒開,加入少許鹽和幾滴油,然後放入馬蘭頭片刻,取出,用水冷卻後切碎。
3.取幹香櫞,切成三塊,再切成小丁,盡量切碎。
4.取壹個幹凈的盆,按1: 1左右的比例放入馬蘭頭和香幹丁,加入香油、鹽、糖、雞精拌勻。
5.將拌好的馬蘭頭放入小碗中,用勺子壓實。然後,拿盤子,把小碗倒扣。
藥膳功效
滋補肝腎,清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