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科核心綜合素質

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科核心綜合素質

論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在九項素養: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社會參與);人文背景、科學精神、審美情趣(文化素養);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自主發展)。把核心素養體系放在深化課程改革、落實以德育人目標的基礎位置。“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懷和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和創新實踐。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研究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壹門學科(或研究領域)後形成的,是學科教育價值的集中體現。具體到生物學,教育部專家討論稿中制定了生命觀、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關鍵表述,或者理解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對自然的珍愛和敬畏、對科技的認知和實踐、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四個內容。生命概念壹般是指人們對生命的總體認識或看法,不僅包括人們對生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還包括人們對生命價值的判斷。學生的生命觀知識主要來源於社交媒體,其次是自學和學校教育。生物教學是學校教育讓學生獲得生命觀念的主要途徑,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命取向,引導學生積極生動地討論生命,從而實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找到生命的真諦。通過教材引導學生珍愛生命,追求生命的意義,是生命觀教育的主要途徑。哲學家和邏輯學家把理性看作是基於邏輯和推理的過程,即理性是在邏輯指導下的思維。理性是人類特有的高級認知加工方式,它甚至可以比智力或其他認知能力更能影響人們生活各方面的結果,包括學習成績、決策滿意度、心理健康,甚至違規或道德行為。通過對生物科學的學習,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是生物科學的基本任務。在教材中設置壹些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在辯論中發展自己的“理性思維”;在邏輯的指導下進行實驗設計和分析,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理性思維”;課後練習中設置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科學探究是指學生為獲取知識、了解科學家研究自然的科學思想和方法而開展的各種活動。在高中課本中,教師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像科學家壹樣思考,像科學家壹樣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比如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非常重視科學史的介紹。比如在講述生物膜的流體鑲嵌模型內容之前,講述了歐文頓、桑格、尼克松等科學家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索的艱辛和科學家孜孜不倦的熱情與努力。從而培養中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為以後的學習創新打下基礎。社會責任具體指個人或組織對他人和社會應承擔的任務、責任和使命,是個人或組織為了他人的幸福和社會的發展進步而應盡的責任。道德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和前提。教師應通過生物教育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使學生更加關註社會現實和社會問題,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免疫系統”壹章對傳染病的防治、抗生素和耐藥性的出現、艾滋病知識、天花病毒、生物武器等進行介紹、調查和討論,使學生形成關愛社會、關愛環境、關愛人類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