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實踐經驗,堅持泡腳300天以上。

實踐經驗,堅持泡腳300天以上。

自從我開始練習簡易時間管理,我就把健康目標作為第壹目標。在這400天裏,我養成了壹些微習慣,比如跑步、泡腳、讀書、寫字、檢查、做早餐、冥想、睡前揉腹等,不僅增進了健康,也恢復了自信。今年我真的進步了很多。這幾天學完《黃帝內經》,推薦妳去做。

作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足部的保養非常重要。中醫認為,足底是經絡起止的交匯處,有60多個穴位和反射區與人體內臟器官相連,與人體內臟器官相對應。泡腳可以舒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祛濕散寒。

足部按摩是中醫寶庫中壹種極好的理療保健方法。醫學典籍記載:“有腳之人,猶似有根之樹。樹死,根先竭,老腳先衰。”所以早在幾千年前,中醫就非常重視足部的鍛煉和保養,用足浴按摩(修腳)來防病治病。在中醫保健理論中,“壹年四季足療按摩:春季洗腳,開太陽,定;夏天洗腳可以祛暑;秋天洗腳,潤肺潤腸;“田單冬洗腳濕灼”的記載,是對中醫足療作用的形象概括。

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這是腎經氣血虛弱的時候。此時泡腳增加體熱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同時,緊張了壹天的神經和勞累了壹天的腎臟,在這個時候泡腳可以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調整,人會感覺很舒服。

?最好是用木桶泡腳,或者塑料桶或者恒溫桶。水溫40度左右。最好不要用陰陽水(生冷水熱水交替,生水寒於陰,開水可提前涼)。每次泡腳30分鐘。泡腳至微汗為宜。需要註意的是,泡腳期間壹定不要在室內吹風(夏天),泡好後晾幹。

也可以用中草藥泡腳,既能養生又能辨證。

它的癥狀是月經前或月經期間的腹脹和疼痛,暗經血帶血塊。有這類癥狀的人,要調和氣血,祛瘀止痛。

因為“女人以肝為主”,泡腳選用的藥物以足厥陰入肝經的藥物為主,並加入適量的通經藥醋,如青皮30g,烏藥30g,益母草30g,川芎10g,紅花10g。

加入約兩升水、約50毫升醋,用武火煮沸,再用小火煎30分鐘。待藥涼至50℃時,將藥渣倒入盆中泡腳。盆裏的藥水量要浸沒踝關節。如果藥液不足,加適量溫水。

腳在藥裏不停的動,讓腳底接受藥渣輕微的物理刺激,每次30分鐘以上。

其癥狀為小腹冷痛,熱敷疼痛減輕,手腳發冷。要用溫經散寒的原理來止痛。

因為中醫有“腎主全身陽”的說法,所以泡腳選用的藥物應以足陰少入腎經的藥物為主,並加適量鹽水,如肉桂、丁香、烏藥、當歸、川芎各15g,幹姜、小茴香、吳茱萸各6g,鹽少許,水煎即可。

它的癥狀是經期或經期後小腹隱隱作痛,用手按壓腹部會有輕微的疼痛。月經量少,色淡,需要補氣養血調經。

中醫稱之為“脾調血”。泡腳選用的藥物應以入太陰脾經的藥物為主,可加入適量的甜水。如白芍、當歸、川芎、熟地、白術、杜仲、黃芪各15g可用於泡腳,可加入適量麥芽糖。

氣血兩虛的人不容易泡到太熱的水溫,40度左右為宜,老年人水溫較低,不宜泡太久。過程中可以加熱水,過三陰交的水面為標準水位,不宜多汗。身體越虛弱,時間越短,泡腳過程中的頭暈和疲勞就會立刻停止。

日常養生足浴配方:當歸15g、黃芪20g、紅花10g、蘇木10g、紫莖澤蘭10g、生地10g、花椒10g、葛根15g、阿莎麗6g。用藥加1000水煎至600毫升,去渣倒入足浴中。每晚睡前泡腳30-40分鐘,用足底按摩的方法。

1.腳上有傷口化膿,不能泡腳,不利於傷口愈合。

2.扭傷挫傷後24小時泡腳,24小時內冷敷。

3.高燒時不宜泡腳。如果發燒不嚴重,可以泡腳促進健康。

4.心臟病患者不能泡腳。

高血壓的人不能泡腳。

6.孩子不要泡腳,不利於心臟發育。

7.頭暈、胸悶、情緒過度,飯後壹小時內不宜泡腳。餓飽了不宜泡腳。

8.糖尿病足患者水溫不宜過高。

9.孕婦前期不宜泡腳,孕婦後期水腫可泡水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