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葉青粥
幹竹葉15g(鮮竹葉30g),石膏30g,粳米60g,白糖適量。先將竹葉和石膏放入砂鍋中,加入5碗水,煎至4碗,去渣取汁,再將大米與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糖攪拌均勻。每日服用1次,連服3~5天,有清熱生津、除煩止渴、利尿消腫、解毒之功效。
主治熱病。癥狀包括口渴、煩渴、目赤、舌紅、苔黃、脈腫、口舌生瘡糜爛、小便黃、熱脹、背癰等。
2.菊花粥
杭白菊500克,粳米200克,生姜2片,豬油和精鹽適量,其他調味品可根據個人口味選擇。將粳米浸泡10分鐘,然後加入適量的水與粳米壹起煮沸,再加入藜蒿,在粥中加入生姜、豬油、精鹽等調料。
藜蒿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最適合肝氣郁結引起的疝氣疼痛、小便不利者食用。
3.芹菜粥
大米250克,加水適量,煮至半熟,再加入120克洗凈切碎的芹菜,煮粥至熟。
春季不僅是芹菜大量上市,也是肝火頭痛、高血壓的多發期。吃芹菜粥可以清肝熱,降血壓,止頭暈。
4.紅薯粥
紅薯,小米,蔥花,調料。將紅薯切成小塊,然後加入適量的水和小米壹起煮粥。粥稠後加入蔥花和各種調葉水。
這種粥最適合高血壓、動脈硬化、肥胖人群。熱量低,營養豐富,味道相當不錯。
5.蓮子粥
蓮子、粳米、雞湯、蔥花、各種調味品。先將蓮子浸泡在水中,取出蓮子,然後放入清水中煮沸後取出。另壹鍋倒入雞湯,加入蓮子和粳米煮成粥。粥做好之後,加入蔥花等調料。
蓮子有安神養心的作用,尤其適用於春季健忘多夢,心煩失眠者。
6、紅棗花生粥
紅棗20克,花生50克,山藥25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紅棗丁、山藥丁用白糖腌制30分鐘,花生、梗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煮至米粥粘稠,再加入紅棗丁、山藥丁、白糖適量,文火煮10分鐘,即可食用。
紅棗、花生益氣血,助消化。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治骨質疏松和貧血,軟化血管。在青少年生長發育高峰期吃缺鈣的棗類食物是有效的。
7.玉米粉紅薯粥
玉米粉10g,紅薯10g,粳米10g。先用冷水把玉米面打成糊狀,水燒開後加入紅薯。註意不斷攪拌和鎖底,否則容易造成粘鍋。煮粥的時候建議用文火,這樣煮出來的粥更好吃。
玉米粉紅薯粥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粥的熱量相對較低,特別適合節假日後食欲不振、便秘的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