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態好,身體好《蘇文古天真論》說:“無物無動於衷,精氣從之;精神在內,病總平安。”老教授認為,只有“心態好”,才有“身體好”。孔子在《中庸》中說:“大德其壽。”有大德的人,壹定是心態好的人。老教授有壹顆寬容的心。他的臉總是很高興,他和別人分享他的快樂。俗話說“笑壹笑,年輕十歲。”正是因為他開朗的性格,豁達的胸懷,積極樂觀的態度,老教授才能保持年輕和活力。
(2)同理心。每天堅持讀報看書,保持大腦的清醒和靈活。讀書對身心都是好事,因為讀書的時候,人的精神是集中的。此時人的心靈是無憂無慮的,是快樂的,是悲傷的,心靈是“寧靜”的。人體內外的營衛之氣可以相互調和,氣血通暢,達到“心安理得,老而不衰”的境界。
(3)吃好,保護脾胃。李東垣的《脾胃學說》說:“脾胃內傷,則百病。”老教授是脾胃學專家,註重飲食,保護脾胃功能。他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不能做對其有害的事情。他每天都很註意合理的飲食。他會在早上喝壹杯綠茶,下午喝壹小杯咖啡,這樣不僅可以提神,還可以幫助清洗腸胃,消除脹氣,氧化血管。老教授還喜歡用人參、胡子、肉、枸杞泡茶或燉湯。他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肝腎精血逐漸不足。適當使用壹些補益肝腎、調理氣血的產品,有利於延年益壽,從而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燥”的最佳狀態。或者根據四季氣候,用不同的藥物調理脾胃功能,滋補肝腎,輔以食療,保護脾胃功能,滋養五臟。
(4)起居有規律,按穴保健《黃帝內經》中說:“起居有規律,可與神合,量力而行。”老教授生活規律,工作準時。早上起床後,做頭頸部活動,保持頭部血管暢通。用手指梳理頭發,疏通頭部經絡。另外,摩擦經絡穴位可以達到保健的目的。每天按壓內關、足三裏、三陰交等穴位,使心、胃、腎經絡舒適,氣血平衡。他習慣每天做提肛運動,改善腹腔血液循環,增強肛門收縮力,保持排便通暢。老教授強調,運動中避免急於求成,感覺舒服的關鍵是堅持不懈。
老教授出生於1937,畢業於廣州中醫學院醫學部。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老鮮少是我國著名的脾胃消化病專家。曾任衛生部藥品審評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委員,國家和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專家。承擔了七五、八五國家重點研究項目,在脾虛證、脾胃濕熱證、胃癌癌前病變等重大課題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中醫界有壹種說法:南工北周。南老指廣東老鮮少教授;北周指遼寧中醫學院教授周學文。這個說法是王永炎院士在幾年前的壹次國家衛生部門會議上提到的,後來被醫學界廣泛接受。兩人都是在中醫脾胃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專家,堪稱當代中國脾胃研究的頂尖人物。
老教授醫德高尚,醫風正派。壹切從病人出發,處處為病人著想。開藥從病情出發,壹定要“驗、便、廉”。有患者說:“我來廣州看妳,醫藥費加上路費,比在本地看病劃算、有效、便宜。”
有壹次老教授出差,那天的門診不得不改期。但他想到有個病人剛服完他上次開的藥,為了更好的療效不能停藥。他知道病人習慣了六點在醫院排隊,所以出門前壹大早趕回醫院。遇到病人,他趕緊告訴對方不能停藥,趕緊給他開了處方。面對這樣壹位寬厚仁慈的老教授,患者感到熱淚盈眶!
3月4日,恰逢智誠金房開業,老教授將出席並參與義診。
詳情請關註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智誠金房(ID:zcixun)!
本文摘自/Default.aspx?tabid = 3395 & amp語言=z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