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防12秋季病。
1,急性鼻炎
夏秋之交,忽冷忽熱的天氣導致鼻腔不適應,鼻腔內組織生理性充血,時間過長或過久會引起理性鼻炎。急性鼻炎大多是感冒引起的,有病史的人秋季要預防感冒;通常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可以預防幹燥性鼻炎或減輕癥狀。建議老年人註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有夜間起床習慣的老人,更不可大意。
2、秋季熱
?秋熱就是其中之壹。入秋後,風緊雨少,氣候幹燥。老年人壹不小心,就會受到燥邪的侵襲,出現鼻幹、口幹、口渴、咽部不適、小便少、便秘等癥狀,甚至聲音嘶啞、幹咳無痰,或肺熱咳嗽、咳痰、痰中帶血絲。秋燥雖然不是什麽大病,但如果不及時預防,致病因素加深,癥狀加重,少數人會出現高熱、驚厥、出血等重癥。因此,秋季老年人要註意滋陰防燥,多吃益氣養陰、生津潤肺的食物,如梨、蘋果、香蕉菱角、蓮藕、蜂蜜、淡茶、豆漿、乳制品、鴨肉、雞蛋等。
3.疾病
目前早晚溫差較大,這種忽冷忽熱很容易導致血管痙攣和血壓波動,進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專家建議,人們尤其是有基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入秋後要加強身體健康,及時找出可能導致發病的原因,早晚註意保暖,保持平和的心態,積極應對溫差變化可能引發的疾病。體能下降,身體抵抗力普遍下降。如果出現心慌、氣短、四肢癱瘓、聽力下降等不良反應,就要提高警惕。家裏最好備壹些急救藥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心得安等。
4.頸椎病
秋季是頸椎病的高發期。隨著夏秋季節的變化,人們往往不能準確把握天氣變化,導致頸部受寒,引起血管痙攣和肌肉僵硬。如果長期這樣,頸椎的不適感就會出現。建議老年人天氣冷的時候註意頸部保暖,經常做頸部。無論在家還是外出,都要註意使用枕頭;天氣寒冷時,要註意頸部和腰部的保暖,減少縮頸、聳肩、彎腰等不良姿勢。秋冬季節要註意防止頸肩受涼,尤其是睡覺的時候。
5、
?這是秋季非常常見的疾病。通常以軀幹為主,也常見於大腿內側、小腿屈曲側及關節周圍。這種瘙癢多為陣發性,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不壹,但壹般來說,吃* * *食物或氣溫升高時容易誘發或加重。很多人喜歡每天洗澡,不管是夏天還是秋天。專家指出這是不科學的。這個季節洗澡不要太頻繁,香皂和沐浴露也不要用壹些堿性成分。同時要保持大便通暢,可以排除體內堆積的過敏原,避免誘發瘙癢。
6.肥胖
秋風漸涼,炎炎烈日過後,人體終於進入涼爽舒適的恢復期。人體已經從夏季的“減肥”季節進入涼爽秋季的“增重”階段。如果這個階段不註意合理的飲食調節,攝入過多的高脂高糖食物,人的體重會很快增加。事實證明,秋季是最容易發胖的季節,老年人要格外小心。應適當選擇壹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紅小豆、蘿蔔、竹筍、薏米、香菇、木耳、豆芽、山楂、荷葉、大蒜、辣椒等。多吃新鮮水果,每餐吃七分飽。
7.習慣性便秘
入秋後,由於氣候幹燥,容易引起大便幹燥,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堅硬,患者常伴有左下腹感,排便欲望差等。所以,在秋季,習慣性便秘患者每天至少要喝2000-0毫升的溫開水,這樣才有效果。老年人要多吃水果等粗纖維食物,同時老年人要量力而行,減少便秘的可能性。
8.腸胃炎
秋季人體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腸道抗病能力也隨之減弱。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腹瀉。因此,秋季飲食要更加謹慎,減少寒涼辛辣食物的攝入。對於老年人來說,要從入秋後開始,適度“秋凍”,註意保暖,盡早做好防護,更好地呵護自己。老年人秋季應以濕潤食物為主,多吃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如梨、百合、菱角、山藥、蓮子、蓮藕等。盡量做到定時定量,養成習慣,減輕腸胃負擔。
9、氣象過敏
氣象變化可分為周期性的緩慢變化和非周期性的劇烈變化。人們需要壹段時間來完全適應這兩種變化。如果天氣變化超出了人體範圍,就會導致人體不適。現代科學把這種病稱為“氣象過敏”。秋季是兩種氣象變化都很顯著的季節。因此,老年人應經常收聽和收看秋季天氣預報。冷空氣入侵時,他們要及時添衣保暖。同時要註意增加營養,適量進行,保持天氣變化前後的身體平衡,盡量避免或減緩秋殺對身體的不利影響,平安度過“多事之秋”。
10,冷
秋季天氣多變,忽冷忽熱的氣候特點讓我們人體很難及時調整,所以在這樣多變的季節,感冒總是在我們身邊打轉。為了預防,不僅要註意及時增減衣服,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註意,提高免疫力。如果感冒了,這個時候要盡量多喝水,多休息,飲食上需要吃壹些清淡的食物。而且平時可以多吃壹些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提高自身抵抗力,幫助自己盡快恢復。
11,哮喘
老年人秋季應該預防哪些疾病?哮喘的高發期是每年的8月中旬到9月。有哮喘病史的朋友要註意加強耐寒能力,提高心肺功能。有冷空氣過境時,出門最好戴口罩。秋季飲食預防哮喘的正確做法是多吃溫性食物,如羊肉、紅棗、山藥、蘿蔔等。秋季適當補充免疫力和抵抗力,可以增強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大家要註意室內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北方地區室內放置空氣加濕器,避免氣候幹燥導致哮喘發作。此外,減少接觸過敏原也可以大大降低哮喘的發病率。
12,口腔潰瘍
幹燥的秋天讓我們很容易上火,口腔潰瘍就是上火最直接的表現。除了氣候幹燥,口腔損傷、營養缺乏、激素變化等因素也會直接導致口腔潰瘍。平時要註意保持口腔清潔,用淡鹽水漱口,戒煙戒酒,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飲食清淡,多吃水果,少吃辛辣粘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患者要強身健體,改善體質。口腔潰瘍發生時,如果患者同時感到疲勞,應檢查自己平時的營養是否均衡,是否有足夠的休息,並應適量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最後提醒壹下,秋季進補可以打好營養基礎,為老年人度過寒冷的冬天做好物質準備。但是有些老人經常吃熱飯,很多人口渴鼻出血,得不償失。其實,老年人的秋季進補應該是“補而不澀”、“防燥不膩”的平補。具有此功能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消化不良患者還可以服用山藥、芡實、扁豆等。
老年人秋季應該防範哪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