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認為啤酒是舶來品飲料,中國原本不產啤酒。就連號稱百年的哈爾濱啤酒和青島啤酒也只有百年歷史。既然是舶來品,就有自己的英文名(beer)。很好奇當初翻譯這個名字的人,到底是懂壹點中醫知識,還是根本就是中醫?不然他為什麽不直接翻譯成“比爾”酒,而是翻譯成啤酒呢?
在中醫看來,啤酒是寒涼的,寒涼的東西都傷脾胃,所以有啤酒啤酒傷脾的說法。啤酒這個名字有壹些有意義的含義。
任何壹年四季離不開啤酒,離不開冰凍啤酒的人,都可以說沒有脾胃是好的。其中壹個表現就是這些人的大便總是又爛又粘,根本不成形。中醫看壹個人的脾胃好不好,第壹件事就是問他大便是否成形,是否粘池。沾著水池的爛大便,反映出那個人的脾胃肯定有問題。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不好的人,總會發現壹些相關的疾病,比如痛風、糖尿病等等。雖然不能說喝啤酒壹定會生病,但是大部分痛風的人都和喝啤酒有關。
記得有壹年我們單位組織員工去北海旅遊。到了北海,吃海鮮是必不可少的。當時有人勸大家吃海鮮不要喝啤酒。但是有壹個五大三粗的司機,自以為身體強壯,他就是不信,喝啤酒配壹大碗海鮮。結果第二天,男人的腳趾關節腫的跟面包壹樣。把某人嚇壞了。這個司機從此成了大家的笑料。
既然喝啤酒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那我們就壹點都不能碰嗎?不完全是。有時候適當喝點也不是什麽大問題。前提是沒有痛風,然後在吃壹些熱的食物,比如牛羊肉、麻辣火鍋的時候,可以隨餐喝點啤酒。牛羊肉的溫熱和火鍋的麻辣正好抵消了啤酒的冰冷,達到了冷熱平衡。既能填飽嘴巴又克服了啤酒的缺點,這是壹件很美好的事情。
當然,啤酒畢竟是涼的東西。壹般情況下,還是少喝或者不喝為好。我們只聽到醫生建議可以喝壹點白酒或者紅酒來保健,但沒見過哪個醫生說要喝啤酒來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