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因為是成長的時期,所以需要多運動,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青少年長高。每天鍛煉時間不得少於1小時。註意:青少年不宜從事長時間負重運動,如舉重。
20-40歲人群:壹般年輕人都充滿活力,精力不錯。但是由於工作原因,很多人都極度缺乏鍛煉,或者可能每天都沒有時間鍛煉。所以建議年輕人每周至少鍛煉三次,每次鍛煉的時間控制在1-2小時。
老年人:壹般來說身體狀況比較差,不需要每天進行劇烈的體育鍛煉。不如散散步,太極或者慢動作舞蹈。合適的運動時間是0.5-1小時。身體狀況不好的老年人可以在晚飯後散步半個小時,時間是感覺微微疲勞,不喘氣。
擴展信息科學運動
1.運動選擇
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例如:
①腦力勞動者應選擇散步、慢跑、遊泳、爬山、球類運動、體操等。
肥胖者可以選擇長跑、騎自行車、遊泳、跳繩、球類等活動;
③瘦弱者可選擇俯臥撐、單雙杠、拉力器、啞鈴增強肌肉力量,選擇跑步、健美操、遊泳、球類運動促進消化吸收。
④老年人不宜從事高強度運動,應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廣播體操等活動。
2.運動量
要註意運動量,運動量保持合適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果運動量過大,難以承受,對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反之,運動量過小,就達不到鍛煉的目的。
優勢
1.提高身體的功能適應性
當內外環境在壹定範圍內發生變化時,機體可以做出適當的反應來維持自身的生存,克服這些變化帶來的危害。科學的運動可以刺激機體,使機體的生理活動發生良性變化,提高機體的機能適應能力。
2.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
人體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的功能縱向關系必然是下級服從上級,系統間的協調也必然服從個體的整體功能。科學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運動系統的功能,還可以提高各器官、系統的服從性、協調性和生理功能。
3.改善心臟功能
心功能活動的特點是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而增加,安靜時處於較低水平。運動時強度越大,活動水平越高,可改善生長發育期的心臟功能,在發育停止後維持心臟功能或減緩其衰減速度。
4.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
人體在新陳代謝和物質氧化過程中,會產生氧的中間代謝產物和氧的衍生物,稱為活性氧。壹些活性氧以自由基的形式存在,稱為氧自由基,其產生和消除處於動態平衡狀態。如果不能及時清除氧自由基,就會對機體的功能和結構造成大面積的損害。科學的運動可以減少氧自由基的產生,消除增加的氧自由基,從而減少氧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
5.提高免疫力。
科學的運動可以提高單細胞的免疫功能,調節自然殺傷細胞的能力,促進體內幹擾素(抗病毒、抗癌)的分泌,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6.某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1)肥胖控制的機制很復雜,但內分泌失調是主要原因。科學的運動可以改善機體的代謝紊亂和失衡,調整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水平,使其達到更好的協調和穩態,再配合飲食調整,從根本上清除脂肪堆積的通道,疏通體內堆積的多余脂肪。
(2)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濃度主要是將膽固醇從肝外組織轉運到肝臟,分解並調節其代謝水平,對血管壁有保護作用。研究發現,高密度脂蛋白不僅受遺傳因素的影響,還可以通過科學的運動來增加。
(3)運動預防高血壓可擴張血管,增加毛細血管密度,改善血液循環和代謝,降低外周總阻力,有利於降低血壓,尤其是舒張壓。同時,運動時血流速度加快,減少了血栓的形成。
參考資料:
科學運動-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