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有什麽民俗活動
祭祖
在二月的春分,人們要掃墓祭祖,也叫春節,這是春分的習俗之壹。掃墓前要在祠堂裏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宰殺豬羊,請鼓手演奏,禮生念祭文,引三頌。
掃墓時,先掃開基祖、元祖的墓,全家、全村都會大規模出動,往往有上百人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元祖掃墓後,會分房掃墓祭祖,最後各家掃墓。
春季分離蛋
當春分到來時,蛋是漂亮的。傳說春分時立雞蛋最容易。選擇壹個剛剛出生四五天的光滑對稱的新鮮雞蛋,輕輕的立在桌子上。雖然有很多失敗者,但也有很多成功者。
據史料記載,春天分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人們慶祝春天的到來。中國許多地方舉行產卵比賽,春分成為產卵比賽的最佳時間。
放風箏和去遠足。
“二月草長鶯飛,楊柳醉春煙。孩子們早早放學回來,忙著在東風裏放風箏。”春分時放風箏是壹項古老的春季娛樂活動。孩子正處於人生的早春,已經蟄伏了壹個冬天。每到春分,他們就出門,沐浴著春天的氣息,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乘著溫暖的東風,去奔跑,去放風箏。
各式各樣的風箏和紙鳶,滿懷期待的心在萬裏晴空中自由飛翔,與生機勃勃的早春季節相得益彰。
春分的養生技巧
1,少去野風防止腹痛。
由於春季風大,中醫認為風木能寵壞脾土,通常是脾虛、舌苔白利於泄瀉,更容易出現腹痛腹瀉。所以有風的日子要少在野外受風,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理中丸。避免在春分前後著涼。春分期間風大,容易感冒流鼻涕。應該在野外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2.多喝水、粥、湯。
春天木旺,耗水量比較大。多喝水、粥、湯,可以去除肝火,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
3.在食物搭配和烹飪上註意陰陽互補。
食物分為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在混合和烹飪時,應該充分考慮。
比如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加入蔥、姜、酒、蒜、醋等熱性調料,可以緩解寒性食材的寒性;吃了牛羊肉等熱性食材後,需要搭配壹些滋陰的食材,達到陰陽互補的效果。
4、幹姜燉湯,防止早上拉肚子。
原本的春分應該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是陽虛的身體無法與陰平衡,所以陽虛的本質更容易暴露出來,經常出現五班瀉,也就是雞鳴,表現為瀉,即無谷瀉。平時可以用幹姜燉湯,也可以吃幹姜燉雞湯。
5、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菜。
多吃新鮮蔬菜,有助於人體與時俱進,與自然融為壹體。
竹筍、菠菜、芹菜、韭菜、生菜、洋蔥、豆芽、蒜苗、沈香、油菜等時令蔬菜都是不錯的選擇。以及雞肉、雞蛋、牛奶、山藥、蓮子、銀耳等營養豐富的溫性食物,都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
6、春分身體健康:
陽虛體質表現為手腳怕冷,胃寒。本來春分應該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是陽虛弱陽的身體無法平衡陰,需要科學飲食,註意保暖。
陰虛體質表現為皮膚暗沈、手足發熱、面色潮紅、眼睛幹澀、口幹、大便幹燥。可以多吃鴨藕湯,百合,芝麻。
溫和體質,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正常體質,只有註意合理的飲食分配,才能在春分時保持。
氣虛體質表現為虛弱、乏力、多汗、單純感冒。除了飲食保養,還應該多適當運動,因為運動有補氣的作用。
血瘀體質,表現為黑眼圈,女性痛經,年紀大的人血稠,皮膚容易出現瘀血和色斑。適當吃壹些海苔、紫菜、黑豆、柚子、山楂等。
濕熱體質容易長痘痘、粉刺,口臭,尿黃。可以適當吃冬瓜、西瓜、芥菜、黃瓜、苦瓜、白菜。
氣滯體質,表現為抑郁,易失眠。可以喝小柴胡湯、黃花菜雞蛋湯、麥片牛奶。春分的時候,春遊是很有效的。
痰濕體質說明人比較胖,感覺身體困倦。這種體質的人要多吃冬瓜、蘿蔔、紫菜、海帶、薏米。
過敏體質,容易得蕁麻疹,容易過敏,皮膚壹抓就會變紅。這種體質的人要少吃海鮮和辛辣的東西,少喝白酒。
由此可見,如何進行身體養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不同的身體狀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配,食療,合理的訓練,都是非常重要的。現代人養生講究理性、平衡、健康。所以,選擇壹個適合自己的好的方式,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除了利用春分養生的技巧,還需要每天多運動,在飲食上做壹些調整,這樣才能抵禦春天帶來的各種疾病。
春分時豎蛋的意義
1,表達歡慶春天的喜悅。春分這壹天,民間有下蛋的習俗。雖然是個小遊戲,但是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不算古老。能流傳至今,不僅包含著人們歡慶春天的喜悅,更希望生命繁盛,子孫後代站起來。
2.祖先的智慧。祖先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經掌握和判斷節氣和天體,到今天仍然準確實用。春分是太陽直射赤道的時候。南北半球晝夜相等,也就是說晝夜分為十二個小時。諺語說,“吃了春分,壹天變長。”地球的南北極軸和地球繞太陽的軌道處於力量相對平衡、引力穩定的狀態,所以只有在春分這壹天,才是雞蛋直立的最佳時間。對孩子來說,下蛋的過程也是培養耐心、冥想、做事專註的好機會。雖然有輸贏,但也不過是添點笑料罷了。大人也趁機教育鼓勵,也是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