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湧泉穴
此穴位於人體足底,第2、3趾趾縫線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壹處前凹陷處,為全身穴位最低點,腎經第壹穴。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者盤腿而坐。然後用拇指從腳跟到腳尖反復推揉湧泉穴;或者雙手掌心自然輕柔地拍打湧泉穴,腳底最好有熱感。
2.太溪穴
腎虛或陰虛火旺者按摩太溪穴。此穴位於足內側、內踝背、足跟肌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腎經的原穴。經常按摩有養腎陰、益腎氣、強腎陽、調子宮的功效。
3.神門穴
位置:神門穴為手少陰心經原穴,位於手腕小指外側端凹陷處,有安神作用。
按摩方法:左右手拇指交替按壓神門穴50次,以按壓時不感到酸痛為度。每天睡前按壹次神門穴,可以有效改善睡眠。
4.太沖穴
肝火旺盛或肝氣郁結者,選太沖。此穴位於足背側,1跖骨間隙後方凹陷時為肝經原點。揉太沖穴,從太沖穴往裏劃。具有清肝瀉火、疏肝解郁的功效。
5.足三裏
脾胃不適的人可以按摩足三裏。此穴位於脛骨邊緣,外膝下四橫指處,為胃經關節點。拇指指面在足三裏穴發力,垂直發力,下壓摩擦。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祛邪、扶正的作用。
6.唐寅
為心虛膽小的人按下印章。此穴位於人體面部,兩眉連線的中點為經絡外的奇穴。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輕輕按壓唐寅穴,並輕輕輕柔地揉搓,使其感到局部麻木、發脹。壹般輕輕揉2分鐘。有安神的作用。
7.百匯
百會穴位於人體頭部,正對頭部中央。頭為所有陽之會,所有脈之宗,百會穴為所有經脈匯聚之地。穴位的性質是陽,陽中含陰,所以可以到達陰陽的脈絡,連接全身的穴位,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方法:用右手空心掌輕敲百會穴,每次10次,可安神,緩解失眠引起的頭痛。
8.安明
位置:安明在頸部中點,風池與颶風的連線。在家取穴時,可采取坐姿,頭略低,耳後有兩個凹陷處或枕骨下有凹陷處。風在耳垂後面。
按摩方法:按摩前可結合頭部左右彎曲拉伸經絡三次,然後用同側食指按摩同側安明,由輕到重,以指壓處再次感到酸痛麻木為佳。左右切換,每天睡前壹次,能有效改善睡眠。
9.神庭穴
位置:神庭穴在頭部,發際線中心上方0.5寸。
按摩方法:拇指和腹部按壓按摩50次。每天睡前按揉幾次。
根據中醫經絡理論,眼瞼的開合主要由陰陽喬麥來處理,陰陽起於腳踝內側的趙海穴和腳踝外側的陽喬麥穴。所以適當按摩這兩個穴位對改善失眠是有幫助的。
10.神脈穴
位置:取穴時,可采用仰臥位或坐位。穴位位於人腳外側部位,外側腳踝中央下端凹陷壹厘米。
按摩方法:每天用拇指按摩神脈穴100-200次,可緩解失眠。
11.趙海角
位置: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按摩方法:用拇指在穴位100-200處按摩,可緩解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