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是日本最早流傳到世界各地的武術,也是迄今為止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壹。加納王國對當今武術最重要的影響是他發明了用絲帶區分等級的方法。現在很多武術都學習加納王國的方法來區分學生的技能。
他也是將柔道和劍道納入日本學生必修課的幕後推手。同時,加納王國也是第壹個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的亞洲人。
柔道是“日本Kodokan柔道”的簡稱,由古代柔術演變而來。嚴格來說,柔道只是壹項運動,並不是武術,據日本史料記載,公元720年左右,日本流行壹種類似相撲的摔跤比賽,被稱為“體術”。
後來,由於日本深受中國哲學思想的影響,日本人根據《易經》“以柔制剛”的理論,將“體術”改為“柔術”。
柔術的起伏
柔術的興起有四個原因:
(1)平民防身:在古代,日本人非常重視階級觀念,只有貴族才能隨身攜帶武器,所以壹般不允許帶劍的人都要學習柔術核防身。
(2)武士防身:最開始日本古代武士可以隨身攜帶壹把長劍和壹把短劍。後來只允許他們攜帶短劍,會見長官時要制服所有武器。所以他們必須學會自衛。
(3)士兵作戰:在戰場上,士兵可以用弓箭攻擊遠處的敵人,但對付近處的敵人,就不得不使用劍等武器或徒手格鬥。
(4)獄卒使罪犯:在古代,日本獄卒要制服犯人而不傷害他們,所以柔術成為他們的必要課程。
這些原因促進了柔術的蓬勃發展。德川幕府中期(江戶時代),柔術發展達到頂峰。
但在1871年,德川幕府逐漸衰落,王權大幅擴張,柔術開始興盛衰落。明治維新時期,歐美文化的沖擊使日本人拋棄傳統觀念,在文化、科學、體育等方面追隨歐美國家。當時日本人認為柔術是壹種古老而不時髦的武術,應該被淘汰。可憐那些柔術高手,想在街頭賣藝為生,平白無故把崇高的武功崩了。
直到明治15年(1886),嘉娜·治五郎綜合了各種柔術的精華,將其提升為壹種新的運動——“柔道”。柔道創始人嘉娜·治五郎於1860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神戶市東灘區於穎鄉。他的父親出生在壹個著名的貴族家庭,而他的母親是當地的釀酒師——加納王國。十幾歲的加納王國身體比壹般人弱,經常被同學和朋友欺負,所以他仍然學習柔術來保持健康。當時德川幕府時代剛剛結束,明治維新剛剛開始,西方文明紛紛傳入,武術日漸式微,成為不值錢的劣等技藝。
在1871,嘉娜·治五郎和她的父母搬到了東京。在父母的影響下,他決心長大後為自己的同胞做事。他的座右銘是“為了他人的利益和世界的和平”。1877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習哲學,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1886升任五級高等學校校長,後升任壹級高等學校校長。1894年被任命為東京師範大學校長。他從事教育工作已經26年了。
當加納王國在東京帝國大學學習時,他跟隨武術大師福田康夫學習柔術。福田康夫死時跟隨同派系的紀鄭智深造;鄭績去世後,他跟隨大米很長壹段時間,並學會了“扭轉”柔術。
經過深思熟慮、刻苦訓練和仔細研究,加納王國已經學會了柔術的精髓。但他並不滿足於此,之後又研究了柔術的其他流派。最終,他不僅結合了柔術各流派的特點,還將自己的創意與新時代的技術和理論相結合,進行了科學的改革,以輸贏、運動、養心為目標,將“柔術”改良為符合體育運動宗旨的運動——“柔道”。
在學習練習柔術的過程中,加納王國發現了壹些必須克服的問題,其中壹些是社會性的。當加納王國開始學習柔術時,柔術已經不再流行了。如果我們不註意保留這些技術,它將有徹底消亡的危險。此外,加納王國註意到練習柔術的人的分類(他們中的許多人只是玷汙柔術的惡棍)和他們的訓練動機。公眾認為柔術及其練習者暴力和過時的觀點也令人擔憂。加納王國也看到了古典柔術的精髓。它實際上是壹堆孤立的技術。加納王國意識到,在技術的背後沒有總體戰略或指導法則。它不能為學生提供整體策略或在整個戰鬥變化中如何做的指導。古典柔術只是為了通過有效利用身體來抑制對手技能的積累。加納王國古典柔術的另壹個問題在於教學方法。古典柔術幾乎完全按照設計好的套路教授:兩個訓練夥伴遵循特定的動作,沒有對抗。只有少數學校有實戰訓練,而且只在高水平的學生中。那時候是必須的,因為古典柔術包括了很多危險的招數——插眼、撞襠、拔頭發等。顯然,在不傷害同伴的情況下施展所有這些技巧是不可能的。形是教學的方式。這意味著妳永遠不會有對壹個叛逆的對手使用詭計的感覺。顯然,在實戰中,妳不能指望對手在妳試著出招的時候配合妳,所以古典柔術的訓練多少有些虛假。常規訓練的弱點顯而易見。套路和實戰跟騎固定練習自行車和騎真自行車是壹樣的。他們可能看起來壹樣,但熟悉騎固定練習自行車並不能保證騎真正的自行車的技能。加納王國試圖通過徹底改造來復興古典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