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數據:
中醫四大經典是指在中醫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古代乃至現代中醫有重大指導作用和研究價值的四部經典名著。四大經典的具體構成存在爭議。
學術界普遍將《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視為中醫四大經典。還有壹些中醫教材把《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傷寒論》當做四大經典。前者用的比較多。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難經)之壹,也是第壹部以中華民族始祖黃帝之名傳世的巨著,是我國醫學寶庫中最早的醫學經典。
它是壹部研究人體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理學的醫學巨著。理論上建立了陰陽五行、脈象、藏象、經絡、病因病機、癥狀、診斷、治療、養生、運氣等理論。他的醫學理論以中國古代道家學說為基礎,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壹的思想。
《傷寒論》
外源傑作
《傷寒論》是壹部治療外感疾病及其雜病的專著。東漢末年南陽人張仲景,寫於公元200-205年。張仲景的原《傷寒論》被後人編為《傷寒論》,另壹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
《傷寒論》全書12卷,22篇,397法。除了重復,還有112的處方。全書重點講述人體感受寒邪引起的壹系列病理變化,以及如何辯證看待。他將癥狀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六種,稱為“六經”。
根據人體抗病能力的強弱、病情的輕重緩急等因素,總結出外感病演變中的各種癥狀,如癥狀特點、病變部位、臟腑損傷、寒熱傾向、致病因素的盛衰等,作為診治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