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篇《甘肅能否在崩潰和腐敗中重生?上線後在微信朋友圈被強力轉發,短時間內閱讀量突破1萬。對於壹個嚴肅甚至略帶傷感的政治經濟評論來說,可以算是現象級的關註。之後甘肅為什麽進不了500強?”天水:“黃羲故裏”為什麽變成了五線城市?"平涼:為什麽崆峒山下的旱碼頭成了最絕望的城市?",閱讀量迅速突破100000+,在甘肅和所寫城市引起大討論。這幾天,我得到了很多尊敬的讀者的認可和贊揚,也收到了壹些朋友的批評和指正。文學沒有第壹,武術沒有第二,有褒有貶,這很正常。我不在乎,但是我覺得有點害怕。
在這些文章之前,我也在微信官方賬號寫過壹系列批評甘肅的文章,引起廣泛關註。如果加上我這幾年在微博等新媒體上寫的文章,以及對甘肅的批評文章,我可能會發表十幾萬字,而且大部分都是批評甚至惡語相向。這在壹定程度上形成了話語權。說壹句可能有些自戀的話,寫出來的壹些文字影響了壹些讀者對甘肅的認知和情感。
這也正是讓我害怕的地方,因為只要是評論文章,就會有壹些不客觀不公平的地方嗎?如果因為我個人的認知局限,讀者的認知偏離了真相,我會深感不安。先回答壹些讀者的問題。
妳是誰?這是有用戶在後臺問我的問題。我覺得潛臺詞是:妳到底是誰,憑什麽來評判甘肅?妳有什麽資格唱壞甘肅?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該怎麽定位。作為壹個甘肅人,壹個自由職業者,壹個少年,似乎沒有什麽能給我壹個準確的定位。我只能簡單說壹下我的壹些生活和工作道路。
我在大學學的是化學,但由於失誤,大學畢業後,我成了壹名金融工作者,去了中國對外開放最前沿的深圳工作。那時候經常在深南大道上思考壹些大而不合理的問題。現在聽起來不錯,但是那時候沒有經濟和大數據。人們普遍沒有完全理解這個東西,也沒想到它會有今天這樣的魔力。我很喜歡那段青春時光。我先是住在深圳關外,後來搬到了福田。這期間我壹直在寫,主要是寫財經方面的文章。在此期間,我寫了大部分關於金融科技的文章。
第壹次去貴州出差,我的認知完全被顛覆了。這個曾經落後的省份,壹夜之間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省份。想起大學時在隴南支教,看到甘肅隴南壹貧如洗的家庭和絕望的眼神。我知道甘肅已經落後太多了。從那以後,我開始寫批評甘肅的文章。初衷其實是為了讓甘肅發展得更快。現在想想都很害怕。我是壹個青少年。何德怎麽能批評壹個有八千年歷史的省份?他怎麽能批評壹個有2600萬人口的國家呢?
可以說,大學和工作經歷與寫文章和做研究沒有直接關系。直到現在,只有打開微信官方賬號,我才能直接迷上寫作。如果妳問我,我有什麽資格批評甘肅?我只能說我是甘肅人,我熱愛這片土地。有真實的生活經歷,有壹點分析研究的理論基礎,有壹點對甘肅的熱愛。這些夠了嗎?我不知道,我在官方號的回復裏是這麽說的:我不能保證批評是客觀公正的,但我可以保證是合理的,我愛這片土地,愛生活在這裏的人們。
說說我在甘肅的感受吧。我從小生活在甘肅的壹個小城市。還記得第壹次去省會蘭州的時候。我從老家坐綠皮車過來,搖搖晃晃的。壹路顛簸疲憊,還是難掩內心的激動。在我當時的想象中,它是壹座有讀者的感傷之城,壹個代表甘肅的省份,壹個遠離家鄉的大城市,壹個靠近西域的黃河之都。我會在這裏學習,感覺挺特別的。
因為小時候沒去過什麽大城市,所以壹直覺得甘肅的城市最美。直到我不斷的出去,才發現甘肅很落後。現代城市的本質是聚集。通過減少空間距離,我們可以獲得最大的生活便利,促進知識的流通和生產效率的提高。但是,城市文明的壹個重要體現就是距離。沒有適當的距離,就沒有隱私、尊重和美好,甚至沒有誠信。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的熟人社會,知道沒有距離的人際關系有多難受。
但距離不是冷漠和虛無。在這裏生活久了,妳會發現這裏的人並不沈默。他們知道什麽是值得關心的。所以,當北京人沈湎於解放全人類的革命激情時,省會蘭州人壹直在黃河兩岸默默遊泳搞建設,他們知道,吃飯比什麽都重要;當上海人還在憧憬小時代資本主義的精致生活時,甘肅人已經見證了絲綢之路上城市的興衰。他們不沈迷於任何主義和激情,只堅持自己的實用主義。
往小了說,深圳的出租車司機跟妳聊創新的時候,甘肅人還在因為不尊重人才而在人才流失的泥潭裏掙紮;當北京的報紙給妳講G20峰會的大國政治的時候,甘肅的報紙可能還在追壹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當壹些城市沈迷於摩天大樓的攀比競爭時,省會蘭州的市民還在感嘆蘭州沒有壹個真正的CBD當其他城市的代表與各行各業的官員壹起運作項目時,甘肅的代表仍在那裏。
我常常在想,是什麽造就了甘肅省鮮明的地方特色?我習慣從“地理決定論”的角度思考問題。甘肅地處邊疆,因絲綢之路而繁榮,這就決定了它最基本的功能是貿易和對外貿易。貿易需要和陌生人交流,尤其是和中亞西亞。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需要強烈的冒險精神,所以開拓進取。商人也講究實際利益,所以不會盲從任何主義。務實和努力在這裏受到尊重,這很正常。
時過境遷,南宋經濟重心南移,清朝閉關鎖國,近代海上貿易興起後,這些鮮明的地方特色似乎正在消退。今天的甘肅,無論從哪個數據來看,都是壹個毫無存在感的省份,但不言而喻,它正在失去壹些東西,變得平庸而步步為營。別人賣地建城,它也賣。別人建汽車城,它也搞。在別人熱衷於建設萬達廣場的時候,壹點也不落下。即使別人遏制報紙評論,也不能免俗...人們壹提到貴州,就會想到大數據。壹提到陜西,他們就會想到IT服務。他們提到甘肅,只能想到敦煌莫高窟和酒泉衛星發射基地,而不是某個行業。
我心目中的甘肅是哪裏,是世界上最富有,又無處可去的地方?
我不知道我說的是否公平。我只能以我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佐證。以我熟悉的互聯網、服務外包、大數據三個行業為例。這幾年確實看到很多朋友為了更好的發展離開甘肅。去的最多的是北京和深圳,有的去過杭州和上海。就他們的感受來說,甘肅是這些產業的沙漠。從來沒有站在風口浪尖上,留下來也沒有意義,根本沒有發展。到了這壹年,身邊的幾個朋友也選擇了離開甘肅蘭州這個充滿情懷的城市,去了充滿夢想的北方。
當然,我必須重申,這只是我的個人經歷,不能代表以上三個行業的全貌。其他行業我就更不清楚了,無法做出任何判斷。以省會蘭州為例。對於壹個大城市來說,有人來有人走很正常。它本身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其實妳今天走在蘭州街頭,依然是人山人海,繁華似錦。不對比的話,看不出任何與“衰落”有關的跡象。真相是什麽,讀者自己判斷。
有句老話叫“年輕人不去四川,老年人不去甘肅”,意思是四川物產豐富,美女如雲。年輕人到了那裏,難免玩物喪誌。而甘肅則是壹個蠻荒之地,等待著人們去闖難關,去創業。那是壹個艱苦奮鬥、催人奮進的地方,老人在那裏享受不到安寧。今天,這句老話也許不再準確,但它始終寓意著開放、拼搏、進取曾經是龍源大地的靈魂。不要失去任何東西,但是.....
沒有那個省,哪個城市能長盛不衰,沒有那個省,哪個城市能永遠站在前列。當然,甘肅可以選擇不改革,不上進,做壹個藍天白雲,空氣無霧霾的平庸省份也不錯。在壹個自由遷徙的時代,人們用腳為自己的城市投票。也許最後,平庸的人會去平庸的城市,努力的人會去努力的城市。大家互相尊重,互相贊美,沒有錯。
但是我們真的可以躺在這裏不發展嗎?當然不是。在十九大上,總書記再次明確提出2020年全面解決貧困問題。然而,如今甘肅仍有數百萬貧困人口。沒有改革和發展,那麽多問題怎麽解決?
在中國國家發展的新壹輪周期中,仍然是甘肅發展的機遇。不要自暴自棄,不要妄自菲薄,要充滿自信。我們應該重拾自己的文化特色,鼓勵創新,為復興龍源大地而努力。
貴州努力了五年,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要甘肅能夠加大改革力度,徹底清除腐敗毒瘤,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努力十年,隴原的偉大復興就指日可待,壹個更加可持續的城市發展體系就會成熟完善,從而為甘肅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和長久基礎。這十年,甘肅要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布局優勢產業,改善人民生活。只要精力不轉移,頭腦不清醒,甘肅就沒有不發展的理由和理由。
此時此刻,我們回歸家鄉建設的初心是,我們對這個省所有的苛刻和不滿,都是希望這個省能更好,城市建設更好,教育更好,醫療更好,房價更低,經濟發展壹點,更接近我們的期望。最後,借用詩人艾青的壹句詩:為什麽我常常熱淚盈眶?因為我深愛著甘肅...
改革者不懼,知者不惑。對甘肅來說,發展是最大的真理。只有發展,才能留住人才,建設更好的甘肅。
最後壹句話,是給所有留在甘肅、生活在甘肅、建設這個省的人的壹個信息:我們要百尺竿頭,更進壹步,萬裏還要從頭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