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
年輕人的胃病真的這麽嚴重嗎?胃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護腸胃健康?同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培元回答了這些問題。
年輕人的胃病
都是“自己扔出來的”
年輕人胃病急性多,慢性少;癥狀輕的多,重的少;功能性更強,有機性更低;可逆的多,不可逆的少;良性多,惡性少;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多,其他原因導致的少。
年輕人常見的胃病類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感覺胃不舒服,但胃鏡顯示沒什麽大問題;
●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胃可能只有輕微炎癥,有點糜爛,胃無萎縮或其他病變;
●胃食管反流,患者胃和十二指腸中的東西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壹些癥狀。
●十二指腸潰瘍,有節律性和周期性上腹痛的患者。
年輕人的胃病主要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不像老年人的胃壹旦縮小就很難逆轉,年輕人的胃黏膜有很強的修復能力。只要改變生活習慣,他們的胃就會重新“充滿活力”。下面這些胃病的危險因素可以自己查壹下。
01
疾病從嘴進入。
早上來不及就不吃,中午叫外賣或者隨便吃,晚上吃大餐。火鍋,燒烤,油炸食品都是我喜歡的東西。熬夜加班會有宵夜。這是很多年輕人飲食的寫照。
飲食不規律,常吃高油、高鹽、高脂、硬、粗糙、過冷或過熱的重口味食物,都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經常熬夜、久坐不利於腸胃蠕動,影響消化功能。
此外,吸煙、過量飲酒、經常喝咖啡和濃茶,這些不良習慣也會刺激和損傷胃黏膜。當損害超過胃黏膜的自我修復能力,打破平衡時,就會引起胃部不適。
說到生活習慣,有些人並不在意。他們總是說:“有些人抽煙喝酒,但不會生病。”針對有這種想法的朋友,李培仁特別強調“是因為他們基因好,身體修復能力強”。這種人在人群中也是極少數,不能模仿他們的壞習慣,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02
惠普
近年來,隨著相關知識的普及,人們對幽門螺桿菌的了解越來越多,甚至有人談幽門螺桿菌色變。幽門螺桿菌感染確實是引起胃病甚至胃癌的最常見因素,但大部分年輕人的胃癌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關系不大,主要與基因有關。
李培元介紹,隨著衛生條件的改善,年輕人的感染率在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後,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使用公共勺子和筷子,這也可以減少進食時幽門螺桿菌的交叉感染。
03
精神壓力
精神壓力是幾乎每個年輕人都面臨的壹種生活狀態。心理和精神亞健康會導致身體出現問題,胃是最易受影響的器官之壹。很多人在經歷了夫妻吵架、工作不順心、領導批評之後,都會有“不想吃飯”的感覺。這是精神緊張直接影響胃腸功能的體現。
李培源分享了自己在臨床上的親身經歷:2020年四五月份,消化不良患者明顯增多,很多患者反應在疫情初期就開始胃部不適。但這類人檢查後並沒有發現嚴重的胃病。疫情讓大家緊張、焦慮、抑郁,進而對腸胃產生影響。
04
粗心大意
年輕人最容易把小病拖成大病。如果他們胃不舒服,就會自己找藥方,亂吃藥。但是,有些藥物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李培仁建議,胃部不適後,首先要自我檢查,調整生活習慣。如果改變生活習慣三五天,胃部不適沒有明顯改善,就要註意了。
低酸反流“燒心”,可能是胃食管反流;
●餓了會肚子疼,吃東西會比較舒服,半夜有疼痛感。可能是潰瘍相關的疼痛。如果有這樣的疼痛,應該去醫院做胃鏡檢查。
●胃脹、飯後飽脹、食欲不振可能是單純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或普通胃炎;
●在胃痛的情況下,發現大便變成瀝青樣,甚至吐出類似咖啡渣的東西。可能是胃出血,壹定要去醫院檢查。
最後,李培源給大家吃了壹顆安心丸——年輕人的胃病大多與生活方式和精神壓力有關。需要在生活習慣和情緒調整上做壹些改變,不能再在沈默中“朋克保健”了。
平時對胃好壹點。妳對妳的胃不好。為什麽妳的胃對妳有好處?如果妳不愛妳的胃,它也不會愛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