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牡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其肥美的肉質。但是牡蠣殼也很有價值。古人用牡蠣殼來建造墻,稱為牡蠣殼墻。顧名思義,就是用牡蠣做的墻,不僅美觀,而且非常實用。
牡蠣屋是這樣做的。
在廣東的壹個村莊裏,有壹些特殊的房子。它們是牡蠣殼做的墻。因為古村落靠近海邊,牡蠣產量比較高,所以人類發明了用牡蠣殼砌墻。
別看滿墻的牡蠣殼,我覺得肯定不值錢,但是壹般買得起牡蠣殼墻的都是有錢人家。因為雖然牡蠣殼很好找,但是要找到很多同樣大小的牡蠣殼還是很費工的。
有人會奇怪牡蠣殼是怎麽堆起來不掉下來的?這是因為牡蠣殼被壹種特制的增稠劑粘在壹起。增稠劑的材料很安全,黃泥,紅糖,蒸糯米。
牡蠣殼墻壹層壹層鋪上去,風幹幾天就會變成非常堅固的墻。這個建築的整面墻不是牡蠣殼做的,但是牡蠣殼墻是建在離地面50厘米左右的地方。
這可能是需要預留防水線,怕下雨被水浸濕。50cm以下的防水墻壹般用青磚或石磚。建造這樣的房子,不僅耗時耗力,而且真的很有藝術感,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
牡蠣殼墻房屋的優點。
也許妳認為古代人建造牡蠣殼房子是因為他們省錢,那妳就錯了。住在這樣的房子裏,不僅冬暖夏涼,還防盜。
牡蠣殼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明代開始流行。在古代,人們用土坯砌墻。雖然便宜,但是很容易被挖出來。
後來人們發現用牡蠣殼砌墻不僅耐用,而且不易被挖出來,可以起到防盜的作用。看來古代的防盜意識也是壹點壹點被逼出來的。
牡蠣殼墻冬暖夏涼的秘密在於墻上凹凸不平的牡蠣殼,牡蠣殼呈45度角傾斜。陽光照射在牡蠣殼上,會產生陰影,起到隔熱的作用。
將牡蠣殼傾斜45度,這樣下雨天不容易積水,雨水可以從牡蠣殼上滑下。如此睿智的建築,不愧為我們的祖先。
用牡蠣殼蓋房子,是古人就地取材,運用智慧建造的藝術品。這樣的牡蠣殼房子在現代建築行業中壹點也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