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我很虛弱。我該怎麽彌補?

我很虛弱。我該怎麽彌補?

秋冬季方言的調整

作者:健康頻道健康編輯來源:南方健康網點擊次數:46更新時間:2004年8月-19

編者按:今年秋來晚,中秋桂花不香,初霜汗流浹背。中醫稱之為“時不正,時不來”,要小心身體。未雨綢繆是對的,所以要防患於未然,所以很自然的就想到了進補和補藥。

攝取額外的營養

什麽是“補品”

“互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在中國古代,所有的帝王將相,王公貴族,詩人詩人,還有老百姓,都知道補藥。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八代文學之衰”的韓愈。壹開始他強烈反對服用烏石散,最後卻因為執念服食食物中毒而死。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迷信進補,亂吃補品。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有壹句名言:“虛則補之,實則肅之,寒則熱,熱則寒。”幾千年的中醫不能違背這個原則。今天的錯誤,大多是因為違反了這十六個字的後果。

“補”是針對“虛”的,人“虛”了才需要補。虛指的是正氣不足,壹般說是元氣低下,抗病能力不足。邪氣鋪天蓋地,容易生病,病後難以恢復。但是,僅僅說“不足”二字是遠遠不夠的。要進壹步區分陰虛,陽虛,氣虛,血虛還是五臟,心,肝,脾,肺,腎,那壹個是虛,或者幾個壹起是虛。我們既不能抓眉毛胡子壹把抓,也不能補西墻。馬嘴說錯了也沒用。更有甚者,陰虛補陽,可造成“助陽劫陰”,陰更虛;陽虛可補陰,可造成“養陰潛陽”而陽更虛,以此類推,後患無窮。韓愈吃了太多的壯陽五石,搶了真陰,大受痛苦而死。由此,可以彌補嗎?!

“實”是指致病的邪氣作用於人體後,人體產生強烈反應,奮起反抗,或脹或痛,或發熱,或腫塊。這時候就要用“瀉”的方法,而不是進補。如果補藥使用不當,就像“關門抓賊”壹樣,可能會發生醫療事故,輕則病情加重,重則危及生命。至於“扶正驅邪”和“補瀉”,學問更深,非壹般人所能掌握。即使在醫學森林裏,也只有專家才能得到要點。

用什麽“補藥”

華夏子孫繁衍至今,13億人口靠的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兩大法寶,壹是藥補,二是食補。附子、肉桂、蝦皮、老母雞;沙參、麥冬、百合、芝麻;人參、黃芪、山藥、蜂蜜用於補氣;當歸、何首烏、阿膠、桑椹;還有香蓮補腎、核桃補腎、百合補腎、大棗補腎、枸杞補腎等等。

至於藥好還是菜好,要看具體情況。壹般來說,藥補不如食補。藥力強,可用於治療疾病,副作用大;食欲不振,可用於養生,副作用小。如果長期誤服藥物和食物,副作用會與日俱增。

進補總是在冬天?

食補似乎總是與冬季聯系在壹起。冬季至日後,人們經常吃壹些奶油或人參、當歸、核桃仁、芝麻、桂圓和大棗。其實這個觀點並不全面,只知道壹個,不知道第二個和第三個。什麽是全面?

1,當它是空的,當它被補充時,妳不必等到冬季至日。如果沒有不足,就沒有必要去彌補,即使是在至日的冬天。

2.壹年四季,“天地之氣”確實不壹樣。春天主宰毛發生長,夏天主宰生長,秋天主宰收獲,冬天主宰躲藏。天地之間的壹切生物,包括人,隨著四季的推移,生理和病理的變化是不同的;多發病有季節性,如春季多風,夏季炎熱,夏季長(農歷六七月)潮濕,秋季幹燥,冬季寒冷。中醫臨床確實是這種情況。這叫“人對應天地”,古代醫書早有記載。

3.在天地人的關系中,人應該是以人為本的,即人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來應對天地四時的變化。比如怕冷的冷體在夏天更好,怕熱的熱體在冬天更舒服。前者叫“夏不能冬”,後者叫“冬不能夏”。

4、四季進補要因人的體質類型而異,不能壹概而論。很多人壹味的用壹些溫補或者滋補的藥材來進補,也有不分青紅皂白,寒熱錯雜,補虛通便的大雜燴,吃了深受傷害。

匡調元(上海中醫藥大學)

提倡冬季調節

現代人不再是營養不足,而是營養過剩或營養結構不合理,造成體內陰陽氣血失衡。而且慢性病和亞健康狀態的人群還是占了很大比例。這樣就不能單純用補的方法,而是要用調理、治療、康復相結合的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冬補會進壹步“升級”為冬補。近年來,許多中醫根據不同學科的體質、病情、工作條件、生活條件、思想情緒等情況,開出冬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冬季進補樹立了榜樣,奠定了基礎,受到廣大群眾的普遍歡迎。

第壹,為調整“開路”

“調”就是調理,是中醫用來調節和消除人體某些失調的方法。應用廣泛,如理氣、調血、調經、調肝和胃、調陰陽等。有些人平時暴飲暴食,或吃煙酒、魚腥、油膩,導致飲食停滯或痰濕阻隔。這樣就要先調好胃,摸清病史和自身健康狀況,根據中醫理論進行治療和補充,才合理有效。因為安靜少動的人多,很多補藥本來就難消化,壹味進補,停留在胃腸道。它們不僅達不到進補的目的,甚至還會引發其他疾病。所以進補前開壹些調理胃腸道的藥物是很有必要的,有醫生稱之為“開路藥”。

合理調整和補償

根據性別、年齡、體質、作息、心情等不同情況,因人而異。比如孩子要對發展和智力有貢獻;老年人要增強體力,抗衰老:女性要補血;男人要益精等。,並運用中醫理論進行辨證論治的調節和補充;

氣虛者:倦怠乏力,動則喘息,面色蒼白,食欲不振,大便不實,舌淡,脈弱或虛火等。,可以服用含有白參、黨參、白術、黃芪、甘草等品種的保健品。

血虛者:頭暈、耳鳴、耳聾、心悸失眠、唇甲蒼白、脈細澀等。,可以服用含有阿膠、龜甲、熟地、當歸、何首烏的保健品。

陰虛:口渴、咽幹、失眠、手足發熱、便秘、午後低燒、盜汗、腰酸、遺精、舌紅少苔、脈數等。可以服用含有龜板、鱉甲、生地、麥冬、沙參、玉竹等品種的保健品。

陽虛: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早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