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六節氣中,寒近大地,萬物收攝,而寒為陰邪,易傷腎陽。因此,冬季六節氣重在養精藏精、補腎斂陰。《蘇文·四齊調靈》說:“冬三月,此謂關藏,水冰皆凍。如果不打擾太陽,早睡晚起,壹定要等太陽。欲藏其誌,有私益,有之,驅寒則暖,不泄則皮,則氣被奪。此冬氣應是養藏之道。”意思是:冬天的三個月是寒冷的季節,壹切都是封閉的,冰凍的。為了適應冬天的特點,要早睡晚起,太陽壹曬就起來。不要輕易驚擾太陽的精神,讓精神保持隱而不露。好像有個人的秘密,嚴格保密,就像藏著自己渴望的東西,要避寒,要尋求溫暖。不要讓皮膚開放和流失,使陽氣不斷流失。這就是適合冬氣的養氣藏氣的道理。這段話強調了在冬季的六個節氣中,人們要圍繞“藏”這個中心,從心理調節、飲食調節、藥物調節、運動調節等多方面來註意自身陽氣的維護。否則“逆之則傷腎,春之則痿昏,活之者少。”也就是說,如果冬季的六節氣不註意“養藏之道”,損傷了腎中的陽氣,就會影響來年春天的生發能力,導致四肢萎蔫,損害健康。
冬季六節氣是自然界陽氣下降,萬物收伏,氣候寒冷的季節。古人雲:“冬為終,萬物收。”此時萬物有靈,陽氣潛伏,草木雕零,昆蟲蟄伏,大地冰封,冰雪寒冷,自然界的動植物都處於休眠狀態,為下壹個春天積蓄能量。人與四季相對應,自然四季氣候的變化對人體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體必然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人體生理的適應性,正如《內經·靈樞》中所說的“人對應天地”,“人對應天地,人對應日月”。人體的生理機能也是相應的,新陳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狀態。稱之為“陽氣潛伏”,有利於精氣的滋養和積聚,所以冬季的六節氣是養生保健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