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院經歷了奢華浪漫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被劫家產,曹雪芹隨家人搬回北京舊居。後來,他搬到了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幫助朋友為生。曹雪芹思想開放,愛好廣泛,學過金石學、詩歌、繪畫、園藝、中醫、織補、工藝、飲食。他憑著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多年的艱辛,終於創作出了壹部極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出生於壹個富裕的家庭
康熙五十四年(1715),時任江寧織造的曹勇在京述職期間去世。康熙帝將曹慶的堂弟曹福批準到曹寅,接管江寧織造。當年三月初七,曹福許願:“奴才的嫂子馬史,懷孕七個月了。”曹雪芹於2005年4月26日(公歷1765438+5月28日)出生於南京江寧織造院。
曹雪芹滿月後沒幾天,六月初三,曹福許願:“連日陰雨,田地都滿了。”這是曹雪芹成名的機緣,是天時地利人和共享的。“瞻”字取自《詩經·瀟雅·新南山》,意為“我既優且厚,我命滿”,意為“天下感激天子”。“雪琴”二字出自蘇軾東坡八首詩之三:“泥琴根久,獨在壹寸;雪琴壹動,春鴿便好。”
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是康熙皇帝的保姆,他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皇帝的班督和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淮北鹽務巡撫。康熙六次下江南,曹寅四次接駕。康雍時期,曹家祖孫三代表四人掌管江寧織造58年。他家世顯赫,有權有勢,極其富貴,成為當時南京第壹豪門,使他成為天下名門望族。
秦淮殘夢
曹雪芹早年依靠天恩祖德(拜康熙皇帝、曹、)在昌明盛世(康雍盛世)、劉樺繁華之地(南京)、詩禮世家(江寧織造府)、溫潤富庶之鄉(西園)享受奢華浪漫的生活。他壹生都清晰地記得這種幸福的生活,並親切地稱之為“夢”。
童年的曹雪芹非常調皮,討厭八股,不喜歡讀四書五經,討厭科舉考試和仕途經濟。雖然曹福嚴格遵守紀律,請了家庭教師,去了幾天家庭學校,但由於祖母李的溺愛,她壹直保護著小草雪琴。幸運的是,曹家有淵博的知識,他的祖父曹寅有詩集。在揚州,他負責全唐詩和20多本精裝書的刻本,還主管揚州詩局。曹家藏書甚多,精書3287種。曹雪芹從小就生活在這樣豐富的文學藝術環境中。他受父親和哥哥的教育,受老師和朋友的管教,讀了很多書。他特別愛讀詩歌、戲曲、小說等文學書籍,如戲曲、飲食、保健、醫藥、茶道、編織等百科全書式的文化知識和技能。
蘇州織造、杭州織造孫文成都與曹家有親戚關系,還擔任兩淮的鹽政(揚州是他居住的地方,曹雪芹的祖父生前也擔任此職)。曹雪芹小時候走親訪友,多次遊歷蘇州、揚州、杭州、常州等地,對江南山色十分喜愛。他的好友敦誠、敦敏的詩被稱為“秦淮殘夢”、“揚州舊夢”。
這家人受了很多苦
雍正六年(1728),曹雪芹十四歲(虛歲)。年初,時任江寧織造外交部長的叔叔(父親)曹福因犯有襲擾驛站、織造虧空、轉移財產等罪,被免職。(家庭規模包括114仆人)。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從此,曹家壹蹶不振,日漸衰落。剛回北京的時候,崇文門外蒜市有17間半老房子,三對傭人,勉強糊口。但為了償還襲擾驛站案所欠的錢,貼補家用,需要臨時變賣土地畝數千塊錢,壹些家奴就利用這壹點耍起了花招,借名借走了壹部分東莊稅。後來虧空越來越嚴重,不可避免的要賣房子,小偷破門而入,以至於幾天都沒錢,被迫拿出房子證件做抵押。最後淪為門戶之死,人口四散。幾年下來,它甚至比瓦礫還殘。曹雪芹因為家裏的不好越來越無語。“雖然不敢說經歷過磨難,但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和名人交朋友
雍正末年,曹雪芹年齡越來越大,開始肩負起家庭的重擔。漸漸地,他能夠幫助曹福做家務了。由於曹福在家做官,懶得應酬,曹雪芹出來接待他,結識了壹些政商名流和文學前輩,在他們的影響下,他樹立了著書立說的遠大誌向,逐漸消除了年少時的癡心,為家族復興而努力。曾經,他刻苦讀書,拜師尋友,用多種方式向朝中權貴致敬。
虎門晨曦
乾隆元年(1736),曹雪芹二十二歲,奉命赦免曹家虧空。
乾隆初年,曹雪芹在內務部做筆糊差使,後進入西單石湖胡同的右翼宗教學校(原名虎門)任卑微的小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