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情緒衰竭”?顧名思義,人的情緒都快用完了,沒有辦法應付工作。
陳老師說,當妳發現自己處於情緒衰竭時,就要特別警惕,因為這是壹種亞健康狀態,如果長期發展下去,很可能發展成抑郁癥。即使沒有抑郁癥,妳也很難提升自己,更不用說事業發展得很好,處於情緒衰竭狀態。
那麽我該怎麽做才能讓自己走出情緒疲憊的狀態呢?陳老師說,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遠離壓力源壹段時間,讓情緒“池子”休養生息,得到補充。另壹個方法是培養壹個更加靈活和有彈性的頭腦。雖然壓力還在,但是妳可以更好的處理,避免情緒疲憊。
具體怎麽做?陳老師給了四點建議:
第壹個建議是創建壹個可以自動恢復情感資源的心理小生。
妳什麽意思?就是每天留出壹點時間,去壹個特定的地方,比如公司或者家附近的公園,或者房間裏壹個舒適的角落。這個地方壹定能讓妳平靜下來。妳可以讀壹些書,聽壹些音樂,或者做冥想。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每天的壹段時間,哪怕只有15分鐘,完全屬於妳自己,由妳決定。只要妳在這個“心理小生”裏,妳的情感資源就會得到補充。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更廣泛的人際網絡支持系統。
無論是工作中還是工作外,都需要找壹些夥伴,認識壹些朋友,聊聊工作和愛好,聊聊壹些交心的話題。這樣的人際網絡支持系統有什麽好處?壹方面,妳可以看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更多工作之外的價值,避免“去人格化”的傾向。另壹方面,當妳遇到挫折時,他們會給妳安慰和鼓勵,把妳變成壹個心理安全網,把妳托起,防止妳跌倒。
第三條建議是:時刻思考“什麽是我能控制的,什麽是我不能控制的”。
為什麽工作總是給人帶來很大的壓力?壹部分原因是工作中有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我們總是要在腦子裏思考這些事情。這個時候,人是最消耗情感資源的。當妳總能分辨出自己能控制什麽的時候,就不要去想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那麽妳對工作的掌控力就會更強。
第四個建議是:把眼前的工作納入妳自我發展的長期計劃。
陳老師說,工作中最糟糕的心態就是認為工作只是為了養家糊口,老板讓做什麽就做什麽。這種心態會讓妳把公司和自己當成剝削者和被剝削者的關系,這個時候妳的情感資源會被消耗的非常快。但是,如果妳能把這份工作當成自己選擇走的壹條路,並專註於從中獲得的成長,那麽妳就能從壓力中看到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