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唐太宗輕薄賦的具體內容

唐太宗輕薄賦的具體內容

唐太宗吸收了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人為本,常說:“人,水也;六月,周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即位之初,就下令百姓休養生息。唐太宗珍惜民力,從不輕易征收徭役。他患有齊病,不適合住在潮濕的舊宮裏,卻長期住在隋朝的舊宮裏。李世民

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領導下,君臣和睦,全國上下團結壹心,經濟迅速好轉。到了1989年貞觀年間,牛馬遍地,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壹派太平盛世的欣欣向榮景象。唐太宗在位20多年,有30多位官員進諫。其中,大臣魏徵的諫言達200余件,數十萬字,都是壹針見血,對改善國家大事很有幫助。唐太宗非常重視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唐太宗認為,只有選拔壹大批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實現天下大同。因此,他求賢若渴,先後五次頒布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科目,擴大考生範圍和人數,以暴露更多的人才。由於唐太宗重視人才,貞觀時期湧現出壹大批優秀人才,可謂“文武雙全的人才”。正是這些人才,以他們的聰明才智,為“貞觀之治”的形成立下了汗馬功勞。唐太宗非常重視法治。他曾說:“國法不是皇帝壹個人的法律,而是天下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法律,所以壹切都要服從法律。”法律頒布後,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了法律的統壹性和穩定性。貞觀時期真正做到了太子犯法,與民同罪。執法時鐵面無私,但量刑時,太宗反復思量,謹小慎微。他說:“人死不能復生,執法必須寬嚴相濟。”由於唐太宗的苦心經營,貞觀時期法制很好,犯法被判死刑的人也少。據貞觀三年的記載,全國只有29人被判死刑,幾乎達到了封建社會和法制的最高標準——“刑事措施”可以不用刑罰。以人為本的思想,打開道路,打開易受訓練的頭腦;重用人才,任人唯賢是準則;急躁無私,依法辦事的氣度;它構成了貞觀統治的基本特征,成為封建統治的最佳範例。與當時的西方國家相比,唐朝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