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微生物學論文!急!!!

微生物學論文!急!!!

給妳提供壹點啟發。

2月5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網絡版發表了中英五家機構共同完成的人類宏基因組與健康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引起巨大反響,被合眾國際社和中國多家媒體報道。人類宏基因組實際上是人類微生物組的另壹個術語。近年來,該領域的研究逐漸升溫,包括人類宏基因組計劃的醞釀和宏基因組學重要研究論文的發表,促使更多的研究者關註它。日前,記者采訪了參與國際人類微生物研究聯盟(IHMC)籌備工作的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藥研究院趙麗萍教授。

▲重要的“小家夥”

“人體內誕生的微生物有1000多種,它們的基因被稱為‘微生物組’,也被稱為‘人類宏基因組’。”趙黎平教授如數家珍地告訴記者:“人們總認為壹個生物體,無論是單細胞細菌,還是像人類這樣的高等生物,都是由基因信息控制的。”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人體的生理代謝、生長發育不僅受自身基因的控制,人體內誕生的大量微生物的遺傳信息也起著重要作用。它們編碼的基因數量是人體的50 ~ 100倍,相當於人體的“第二基因組”。

正是這些誕生在人體內,肉眼看不到的“小人”,對人體的免疫、營養和新陳代謝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壹方面,當人體的健康狀況發生變化時,體內的活微生物的組成也會發生變化;相反,體內微生物組成的變化也會導致人體健康的變化。因此,人體內生物微生物的組成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

鑒於人類宏基因組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科學界積極開展了相關研究。例如,來自歐盟、美國和日本的研究人員相繼啟動了人類宏基因組研究項目。趙黎平教授特別提到,英、美、法、中四國科學家於去年2月9日至10在美國醞釀成立了國際人類微生物學研究聯合體(IHMC),並計劃於今年4月聯合啟動人類宏基因組計劃,開始全面研究人類宏基因組。這個被稱為“第二次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項目,將對人體內所有微生物群落的功能進行測序和分析,其測序工作量至少相當於10個人類基因組計劃,有可能發現超過100萬個新基因,最終在新藥研發、藥物毒性控制和個體化用藥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關註慢性全身代謝疾病

5438年6月至去年2月,美國《科學》雜誌預測,對人類* * *活微生物的研究,很可能是2008年國際科學研究的七大重要領域之壹。趙黎平教授表示,目前對人類宏基因組的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結構的改變和失衡不僅導致腸道疾病,還與許多慢性全身代謝疾病密切相關,如糖尿病、肥胖癥甚至癌癥。

過去壹些腸道疾病,即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如腸易激綜合征等。),其確切的病原體無法找到,現在被認為與腸道微生物群落的結構失衡密切相關。所以在治療上,可以選擇壹些微生態制劑來改善腸道菌群失調。

糖尿病最初僅被認為是糖代謝異常,但現在發現菌群失調可能是糖尿病的影響因素。趙黎平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糖尿病模型動物腸道中某些特定細菌的數量發生了變化——兩種乳酸菌的數量明顯減少。國外也有報道,補充乳酸菌制劑可以緩解模型動物的糖尿病癥狀。這個“壹減壹加”的事實表明,腸道中的某些種類的乳酸菌可能參與了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菌群的變化既是糖尿病的後果,也是糖尿病的誘因。

雖然肥胖受到某些遺傳因素的影響,但環境因素也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趙黎平教授強調,菌群是其中之壹,即飲食結構改變導致的菌群結構異常,可導致肥胖。美國學者戈登及其同事近年來在壹系列關於肥胖與菌群關系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發現,遺傳性肥胖小鼠和瘦小鼠的腸道菌群組成存在顯著差異,肥胖表型可以隨著菌群在不同個體之間轉移。他們對人體的研究也取得了類似的結果。更令人興奮的發現是,腸道菌群可以直接調節宿主脂肪儲存組織的基因表達活性,使宿主增加脂肪積累。這些研究有力地支持了腸道菌群在人類這樣的“超有機體”生理代謝中的地位。這從另壹個角度證明了肥胖是人類基因和微生物基因相互作用的結果,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後者可能起了更大的作用。

▲“中國舞”應該可以領路。

雖然世界各國都加大了對人類宏基因組的研究力度,但中國學者也不甘示弱。目前,圍繞腸道菌群與感染性疾病的關系,由浙大壹院牽頭的國家“973”項目已經啟動。在科技部和上海市的支持下,由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藥研究院、中科院營養所和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承擔的中法腸道宏基因組國際合作項目也已成功啟動。在上海市疾控中心、閘北區疾控中心、盧灣區疾控中心的大力配合下,完成了超過1000名上海市居民的“營養、菌群與肥胖的病例對照研究”現場體檢和血液、尿液、糞便樣本采集,這是全球最大的人類宏基因組人群研究項目,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關註。

但總體而言,我國人類宏基因組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如何充分利用中國的獨特優勢參與國際競爭,加快人類宏基因組研究的步伐,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在采訪中,趙黎平教授多次強調,中國目前有很多優勢,如果組織得當,應該可以在人類宏基因組研究的國際舞臺上跳出壹曲優美的“中國舞”。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姓名。單位。

摘要:

小到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在人類身上發揮著不可想象的作用。有時它危害人類,給我們帶來災難。但在某些方面,它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和災難。

關鍵詞:微生物,應用,危害,人類。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張晶晶(20044274)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3班

摘要:

我對人類小到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卻有難以想象的巨大作用。有時會危及人類,給我們帶來災難。但在某些方面,它又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和災難。

關鍵詞:微生物,應用,危害,人類。

什麽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指肉眼不可見或不清楚的微小生物。它們體積小,結構簡單。它與人類息息相關,既能造福人類,也能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微生物學在解決當代重大社會問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在微生物采油技術中,發揮著難以想象的作用。它能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原油流動性,從而大大提高原油采收率。該技術成本低、設備簡單、不傷害地層、不汙染環境,效益顯著。1995至2000年,斯諾克石油技術公司實施了該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益[1]。而日本則是由光合細菌、乳酸菌、酵母菌、發酵絲狀菌、放線菌等80多種不同功能的微生物組成的活菌制劑。這些微生物結合成壹個整體,相互促進。它們共同構成壹個復雜而穩定的微生態系統,具有多種功能,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特別是病原菌和腐敗菌的活動,促進植物生長。這項技術廣泛應用於自然農業。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微生物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微生物在生物制藥、能源、環保、食品和工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微生物在為人類提供諸多益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我們使用的化妝品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在生產、儲存和使用過程中容易被微生物汙染。化妝品中常見的細菌主要是芽孢桿菌、假單胞菌和葡萄球菌,它們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對環境抵抗力強,汙染機會多[2]。真菌主要有木黴屬、曲黴屬、根黴屬、脈孢菌屬、短梗黴屬、假絲酵母屬和紅酵母屬,也是自然環境中常見的黴菌和酵母菌[3]。被微生物汙染的化妝品不僅變質,而且對人體健康有害。飲水機的汙染也成為壹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壹些飲用水的質量遠遠達不到合格飲用水的衛生質量。所謂的純凈水和礦泉水是不能直接飲用的,主要被大腸桿菌等微生物汙染。這種情況很可能加劇夏秋季腸道疾病的流行。研究人員還指出,室內空氣中存在微生物汙染,可引起眼睛刺激、哮喘、過敏性皮炎、過敏性肺炎和傳染病,甚至因感染而死亡。室內建築材料和家用電器是室內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它們不僅能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還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可見,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既造福人類,也危害人類。因此,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微生物,並利用它們來保護環境,造福人類。這是我們的期望,也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資料:

[1]謝明傑,,鄒翠霞,曹。微生物降解原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J].撫順石油學院學報,1999,(2)。

董秀珠,蔡妙英。常見細菌系統鑒定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

社會,2001。

魏京超。真菌鑒定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接收日期:2003年8月-12)

[4]金敬德。有效微生物研究學會,EM靈活技術案例集,EM研究所,2004年

人類與微生物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1,土壤中的分解者——真菌、微生物和土壤動物分解死去的動植物,清除有機垃圾,為人類創造潔凈的環境;

2.微生物為我們提供了太多的用途,在衣服、食物、住所、交通、醫藥、美學和科學進步方面。

3.微生物可以形成壹個完整的食物網,同時又是其他動物的食物。通過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將動物、植物、微生物聯系起來,形成壹個復雜的關系網絡。

4.現代人類是在人類、各種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物種所共有的不斷變化的自然的壓力下進化而來的。這個共同進化的過程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比如環境的變化,人類的遷徙,人類行為的改變,其他物種的增減,微生物命運的不斷變化。

5.最大限度地保持人體與病原微生物之間的微妙平衡,可以加強生態安全。現代人類和各種微生物隨著時間的推進共同進化,這種關系可以用“和平”來形容。這種“平和”來自於人類對病原微生物經驗發展而來的對免疫力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