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溫下降,人體受涼後血液中組胺酸增加,胃酸分泌增多,導致胃腸痙攣性收縮,慢性胃病復發。所以,冬天養胃首先是“保暖”。
立冬後,患有慢性胃病的人要特別註意胃部保暖,及時添加衣物,外出不要穿風衣,晚上睡覺要蓋好被褥,以防胃痛或加重舊病。
飲食宜溫而軟。
胃病患者飲食宜溫、軟、淡、素、鮮,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避免饑餓或過飽。註意細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可以使食物盡可能的稀薄,以減輕腸胃的工作量。而且咀嚼次數越多,分泌的唾液越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避免三餐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千萬不要吃涼的、太熱的、太硬的、太辣的、太粘的食物,食物的溫度要“不太熱也不太冷”。太熱太冷的食物進入胃後,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病。
如果不吃宵夜,睡前吃東西會導致胃酸分泌,產生的熱量容易積聚,對胃或人體都不好。
吃完飯不要急。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飯後”絕不僅僅是飯後。妳應該在飯後20-30分鐘開始散步,這樣有利於胃的消化。
胃病患者最好飯後服藥,以防刺激胃黏膜,使病情惡化。
喝水的最佳時間是早上起來空腹時,每餐前壹小時。飯後馬上喝水會稀釋胃液,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晚上不要空腹喝牛奶,盡量少喝碳酸飲料。
戒煙+戒酒
吸煙會使胃內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誘發胃病。酒精會刺激胃黏膜,加重癥狀。所以,不抽煙,少喝酒,少吃辣椒、花椒等。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來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量的維生素C,可以有效地發揮胃的作用,保護胃,增強其抗癌能力。
不要吃發黴的東西
不要吃發黴變質的大米、花生、玉米和變質的肉類、魚類和貝類。同時,少吃臘肉片和鹹魚幹,避免食物中的致癌物質。
註意口腔衛生。經過口腔細菌及其酶的作用,唾液中的硝酸鹽還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亞硝酸鹽。因此,飯後漱口。
調整心態。
心理調節也很重要。當壹個人緊張、煩躁、憤怒時,其不良情緒可通過大腦皮層擴散到邊緣系統,影響自主神經系統,直接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分泌過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引起胃血管收縮、幽門痙攣和排空障礙,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層,引起自我消化,形成潰瘍。
因此,要註意心理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同時註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造成胃腸道供血不足,影響胃病康復。
做適度運動
適量的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復發。除了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體育鍛煉,每天進行腹部自我按摩也是防治胃腸疾病的有效方法。
雙手疊於上腹部,以胸骨柄下劍突為中心,順時針、逆時針揉搓30-50次;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在神闕穴(肚臍)周圍摩擦30-50次。
另外雙腿足三裏(左膝蓋骨外側下3寸,脛骨外側上凹陷處)加50-100次。每天早晚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