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黃帝內經》為什麽把“五谷為養”放在第壹位?

《黃帝內經》為什麽把“五谷為養”放在第壹位?

五谷指的是小米、大米、高粱、小麥、豆類等種子,是中國最常見的主食。《黃帝內經》有雲:“五谷為補,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補”,意思是五谷對人體的營養最全面。

以前經常說壹個人臉難看,就“菜全了”。這種人的皮膚看起來非常暗黃,甚至是綠色的,沒有光澤。因為當時食物匱乏,所以很多人用“瓜果蔬菜”代替食物。雖然現在不缺食物,但很多人認為食物只是熱量的補充。難道肉、蛋、奶等美味食物也不能提供熱量嗎?然後用肉和蔬菜代替食物,但不吃食物其實是中醫的大忌。

談到飲食養生,《黃帝內經》把“五谷為補”放在首位,因為五谷入脾經,脾是“後天之本”。脾之所以被提到這麽高的位置,是因為對於中國人來說,脾氣是中國人或者黃種人的薄弱環節。所以粥逐漸形成了中國傳統飲食中最具中國特色的東西,因為它軟糯細膩,更方便身體不強的中國人吸收營養。這些都說明了壹個道理:疾病是最容易從脾胃這個薄弱環節打開缺口的。

中醫的脾是主要的肌肉,脾氣飽滿的人會有彈性的肌肉和豐滿的肌肉。相反,脾氣暴躁的人往往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弱書生。短時間內肌肉的突然減少,直接傷害了主管肌肉的脾氣。也就是說,如果脾虛到了極致,這種“後天基礎”的損傷,就等於體內的“審計局”停止了工作,疏於職守,導致他對細菌缺乏識別和抵抗能力,就會導致敗血癥成為感染的潛在可能。

靠不吃食物減肥的人,其實是在人為制造脾虛。雖然不壹定會導致“敗血癥”,但脾虛遲早會成為現實。首先表現在皮膚上就是面色不好,沒有光澤。皮膚可以通過化妝品粉飾變得細膩,但是健康的光澤是改變不了的,所以人會顯得僵硬,死板,沒有生氣。可見,想要獲得真實生動的肌膚,色彩是非常重要的。所謂顏色,就是可以通過化妝品表現出來的健康光澤。氣色由脾氣決定,食物是脾氣最好的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