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中午,我剛下班回家,吃了壹口飯。我媽媽打電話來了。她說她現在很難受。我壹聽這話,心壹沈,就問她怎麽了。她說:我渾身沒勁,腿發軟,頭暈,還有點胸悶氣短。我說,我該怎麽辦?她說我哥不在家,妳先打120。我掛了電話,撥了120。我大致描述了壹下我媽的情況,接線員說馬上派車過來。我壹問縣裏的醫院,就跟他們協商:縣裏的醫院過來大概50分鐘,洛陽最近的醫院大概30分鐘。最好去洛陽最近的醫院,然後接線員給了我壹個醫院的急救電話。我又撥通了,告訴了我情況。醫院立即安排派車過來。
打完電話,我開始往家裏趕。10分鐘後,我壹進屋,弟弟已經到家了。我媽剛才給我哥打電話,他都快到家了!我哥給他吃了速效藥,血壓有點高,又吃了降壓藥。總體狀態比妳剛才打電話給我的時候好壹點。
我媽從前年開始壹年有兩次這種情況,血壓有點高。她這幾年壹直在吃體檢和心肌缺血的藥。每年不舒服的時候都會去醫院住幾天。我感覺沒有癥狀,壹周左右就出院了。三年前因為膽結石做了膽囊切除術,會影響脾胃的消化。
我哥這次是在分析她不舒服的可能原因,然後打電話給在醫院工作的大姐,告訴她這個情況。大姐壹聽,說沒什麽大礙,血壓穩定,在家呆了兩天。
我:救護車快到了,怎麽辦?
我哥:那沒什麽大不了的。叫人回家!
我:媽,妳說呢?是在家休息還是先去醫院。
我媽:這次比以前更難受了。我覺得還是去醫院比較好。
我哥:我問過了。沒什麽嚴重的。不要自己嚇自己。妳血壓太高了,剛開始沒測。現在吃了降壓藥,都下來了!過兩天我爸回來,我帶妳們倆去體檢。
我:車快到了。妳去不去都可以拿到費用。
我媽:我不想呆在家裏。感覺不舒服還不如去醫院。
我壹看到這個情況,就說要去醫院。就在這時,救護車到了家門口,收拾了壹點行李,我和媽媽壹起去了醫院。
壹路上,我看到她呼吸還好,血壓也在下降。到了急診室後,做了壹些簡單的檢查,做了住院安排。去住院部,醫生又問了壹下情況,不急也不嚴重。
我為她安排了壹切。已經快下午3點了。我哥中午安排我小侄女吃午飯,上學。他也去了醫院。我去給媽媽買了壹碗餛飩,開始趕著去上班。
下午我哥打電話說:沒什麽大事,只是我媽太緊張了,把自己嚇著了。
我父親也是5點多到的醫院。下午放學後帶小侄女去我家,弟弟每天早上5點出去送菜。
周六早上,我哥打電話來,說醫院下周壹安排CTA或者血管造影。這兩種測試我也不太清楚。他又打電話跟他姐商量,她說的意思是沒什麽大問題,沒必要做那些檢查。我哥基本證實了這個說法,我媽從周五下午到周六上午基本沒有不舒服的癥狀。
下午去了醫院,我媽精神狀態真的好多了。聽得出來她還是很擔心很焦慮,想做進壹步的檢查。弟弟覺得按時吃藥,保持狀態穩定就夠了,不用大驚小怪;我媽害怕,無論吃什麽藥,如果我哥又不在身邊,她都會害怕。又看了醫生,說可能有兩種情況:壹種是某個血管狹窄,導致胸悶氣短,另壹種是心臟功能隨年齡增長而衰弱。醫生建議先做CTA。如果血管充血在75%以上,中度以上,就要做血管造影,進行更詳細的檢查。
哥哥要我勸媽媽,沒什麽大不了的,不要老是擔驚受怕。我壹看到老太太的狀態,就改變了主意:媽媽,如果妳擔心,那我們就做吧。如果妳信任醫院和醫生,我們會遵醫囑。我尊重並支持妳的想法。花多少錢不重要,只要在這裏放松治療就好。
我也和父母交流過我的想法:最近七八年,我對中醫很感興趣。看了很多文章,在網上報道有中醫課程可循。我平時比較註意飲食和養生。如果我和孩子感冒發燒腸胃不適,基本都找中醫,艾灸,針灸,刮痧,中藥,基本都吃中成藥。我基本不去醫院。
三年前,我媽身體不舒服,我建議她去找中醫治療。她覺得見效慢,不想嘗試。她以為每天吃幾片就方便了,勸說無效,我也沒多說什麽。三年來,每次她身體不舒服,我都想辦法讓她嘗試中醫療法,從根本上調理身體。她覺得中醫不治病,中醫療法很麻煩。我知道她發自內心地不同意或不相信中醫。這壹次,再次印證了她的觀點:來醫院的大多是輸液打針做手術的,我覺得中醫壹時半會兒是看不到療效的。
我明確告訴她:我是少數。這幾年學習中醫,嘗試用各種中醫療法來養生,調理身體。我覺得很有效!
如果我強勸我媽用中醫治病,她肯定不願意。從她自己的角度來說,她是天生抗拒的。即使她願意嘗試,她做過的各種治療,包括服用的藥物,也未必對她有積極的好效果,最終的治療效果並不好,這也印證了她的壹句話:中醫治不好她的病。
與其費盡心思去說服她讓我們倆心情都不好,不如聽從她的建議,去治療她相信的東西,讓她相信的治療對她起作用。
反思:每個人都只想相信自己相信的,想改變別人,也就是改變別人的認知,太難了!即使這個人是父母,也是徒勞的;對於孩子,我們能說的最好的就是影響力,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最後選擇什麽也是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