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在鳳凰山下回憶我的自傳——紀念我的高中生活

在鳳凰山下回憶我的自傳——紀念我的高中生活

文/丁星娜

“美麗的鳳凰山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清澈的溪流... "這是當年我們唱過的校歌,仿佛還在耳邊;奉化中學(原名奉化壹中,簡稱壹中)已搬遷至鳳凰山腳下金溪河邊桃園路北端。而我是鳳凰山腳下畢業的最後壹批學生之壹。

高中學的知識大部分已經忘記了;留在記憶最深處的,只有“壹中”的美景、清貧的生活、重疊的青春影像。

奉化中學創建於1901,原名金龍學校。是浙東最早的學校之壹,浙江省壹級重點中學。奉化壹中創辦於1958,校址在現區政府。1962年學校遷至鳳城鳳山東麓金溪河,後遷至桃園路北端。2019年搬遷至10年霄雲路新校區。

第壹次去“壹中”,是在那裏讀書的表姐偷偷帶我去的,她卻急匆匆地自己去辦理入學手續。那時候我還小,八九歲,裹著壹件花呢大衣,悄悄躲在宿舍裏,怕被發現。時間如此漫長,難以忍受...壹陣腳步聲和笑聲後,門開了。幾個女同學撞見我站在前面,很驚訝:“是誰?”我急忙給表哥打電話,表哥笑著解釋說:“表哥阿拉。”他又把我拉過去,說:“別嚇唬人。”。於是,在我的記憶中,這壹幕成了永恒:有壹群女學生,高挑而年輕,站在我面前,像壹群高貴而美麗的白天鵝。

第二次去“壹中”,已經是初中生了。為了激勵我們,班主任帶領壹些人參觀了“壹中”。那是壹個星期六的早晨,剛剛下過雨,空氣清新而潮濕;校園很安靜,教學樓裏還有很多學生在默默學習。墻上的座右銘是“勤奮、愛、誠實和簡單”。在我眼裏,壹中是如此的美麗和迷人。它就在我面前,觸手可及!但是我們的心情有點低落和難過,因為壹中的錄取率極低。我們大多數人只是來這裏看看。是的,只是看看!雖然我有這個信心,但是誰能對考試完全有把握呢?最後,同屆200多名學生中,只有4人考上了“壹中”;幸運的是,我是其中之壹。

第三次去“壹中”,是開學的時候。我和媽媽收拾好行李,去那裏定居。“壹中”的校舍依山傍水,空氣清新,校舍整潔,在建築風格上充分體現了固有的理性、簡約、嚴謹。女生宿舍位於鳳凰山半山腰。白水泥壹步壹步澆築,直到壹個水泥做成的大平臺,壹座白色的四層新樓在平臺上拔地而起。宿舍旁邊是壹個兩層樓的“培本圖書館”,周圍是挺拔的翠竹,翠竹下是壹條小溪,溪水環繞。

鳳凰山的另壹端,有中山公園和孫中山紀念館,還有“金平夜鐘”。每隔壹個小時就會響起“當當”聲,聲音又重又響,傳到很遠的地方。幾年後,我在思鄉隨筆《靜夜思》中這樣描述宿舍周圍的景色:

?在霜月和壹片蔚藍的萬裏夜空下,“培本圖書館”占據了最柔軟的山坡,與風景秀麗的鳳凰山相觸。清涼的錦溪河縈繞著圖書館,發出潺潺的聲音,默默地滋潤著圖書館外英姿挺拔的竹林。壹陣涼風吹來,竹子擺動著纖細的身軀,親密地相互摩擦,沙沙作響。細長的竹葉被月光印在平坦的水泥地上,淡淡的影子交織成壹幅色彩斑斕、清新的畫卷。

?淡淡的桂花香,隨著風的停止,時而濃時而淡,彌漫山谷;響亮的蟬鳴,穿梭在叢林深處,忽遠忽近,此起彼伏。突然,金平夜晚的鐘聲打破了寂靜,清脆的鐘聲在幽幽的山谷中不斷回蕩。

對於壹個搞文藝的人來說,家鄉的風景真的很重要。這件事並非沒有根源。我想,是家鄉的美景,培育了我的原始精神,賦予了我感知大自然神秘變化的原始能力。這種與自然的理解和默契根植於我的內心,是我從事文學研究和創作的基礎。總之,我沾染了這裏的氣場。

如果說家鄉的美景陶冶了我的心靈,那我三年的高中生活又是如何塑造了我的人生呢?說到底,我的性格,我的人生信念,都是和這種生活分不開的。

高中生活清苦嚴謹,中間幾乎沒有閑暇。時間分為單元格,每個單元格都有固定的內容。學校對寄宿生實行“軍事化管理”,早上五點半起床,全部參加晨跑;早餐後,上午自習,上午四節課,午休自習,下午四節課,晚餐,洗澡洗衣服,下午6點到9點自習,宿舍燈光自習,10熄燈。熄燈後,我們還用充電燈,裹在被窩裏偷偷看書,避免被查房的人看到。後來幹脆發展成廁所集體閱讀。

印象最深的是早期鍛煉。學校東邊的喇叭壹響,住在西邊的我們就得起床。疊被子,洗漱,上廁所,打開水,十五分鐘跑到操場。年輕人總是睡眠不足。尤其是在刺骨的冬天,漆黑的夜空中依然有幾顆微弱的星星。大家壹路縮著手,臉都凍紅了,往操場跑。到時候喇叭停了,操場大門就要關了。但總有幾個同學爭先恐後地擠進去,在朦朧的天空中尋找自己的隊伍。講臺前有兩盞刺眼的探照燈。幾個老師站在燈前,讓他們報數,早早開始跑步。跑道上的柏油路,在昏暗的燈光下,發出深沈而微弱的光。800米晨跑結束,隨機抽取的個別班級留在主席臺上再次清點人數。有時候,人會被“借”走。所謂“借”,就是隨機抽取的班級人數不足,請其他班級的同學過來湊數。點名的時候會冒充未來的學生,否則會被扣分。

唯壹值得慶幸的是,下雨天不用早練。我們本來可以多睡壹會兒,但是那該死的喇叭經常讓我們誤會。因為操場的喇叭響了,才離開房間;我們以為要照常運動,紛紛起身,直到他們走出房間,才知道下雨了,於是喇叭戛然而止。這邊宿舍有很多謾罵,然後就有人睡著了。

至於生活,極其簡單,正如所謂的“節儉養德”。每個學生的生活費控制在每月150-200元左右,比較少。每隔壹周騎壹個半小時的自行車回家,不僅省了幾塊錢的公交費,還能鍛煉身體。我會每周向父母要50元生活費,回來後分成七天。每頓飯吃多少,怎麽花,都是精打細算的,不然撐不到周末。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和壹個妹妹成了好朋友。她每天只買菜壹次,中午吃壹半,晚上吃剩下的。但是她那麽善良熱情,經常把自己做的菜給我吃,對朋友也從來不吝嗇。回想起來,我最懷念的是同學之間的友誼。

三年平淡的高中生活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我的基本性格和氣質也是在他們之間形成的。我很早就離開了家,開始了集體生活,所以獨立性很強,能吃苦耐勞,性格上勤奮努力,堅忍不拔,頭腦清醒,這些都有助於我度過未來的許多難關。

我們都希望能在名牌中學,名牌大學,名企發展自己。為什麽?除了硬件條件,最重要的是妳接觸的人不壹樣。這些優秀的人的能力、心態、處事方式都會壹壹印在妳的腦海裏,成為妳心中的準則,行動的參照。

聽說、經歷和道聽途說是兩回事

首先說老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地理老師阮建忠、語文老師李子芳、物理老師張、政治老師小。人們說老師是“以身作則”,這是真的。老師說的我忘了,但是課堂上嚴謹的邏輯,清晰的思路,工整的板書,精煉的教學,讓我養成了壹個精密嚴謹的頭腦。因為“壹中”偏,我學的是文科,但那時候學數理化的人不比理科少,這對我的思維是壹個很大的鍛煉。長大後,人們說我“理性”,其實是高中形成的,也是深受老師影響的結果。

其次說同行。浙江人聰明勤奮,“壹中”學生是浙江人的縮影。當時接觸了很多智商極高,異常勤奮,性格優秀的同學。我說的“天賦”,並不是指在某壹門課程上取得頂尖成績,而是我確實具備從事某壹類研究的先天資質。身處人才濟濟的中學,妳會明白,後天的努力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同時,妳會加緊發掘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所;即使將來有所成就,也能對自己和事業有壹個準確的定位,才不會懵懂。

比如壹個在數學方面很有天賦的男生,朱魯彬。應該說他是為數學而生的!他很早就顯示出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初中的時候,他和數學老師平起平坐。只有老師能快速解決難題,但路徑不壹樣。閑暇時,他趴在書桌上,壹動不動地解數學題。這是他的休閑方式。解決問題不是苦差事,而是壹種天生的樂趣。班主任給我們講課的時候說:“比如數學,我不希望妳們和朱魯彬比。那個人的大腦結構和別人不壹樣!”可惜,天妒英才。朱魯彬不幸得了白血病。住院的時候他說他唯壹的願望就是高考,考不考上無所謂。但由於種種原因,他未能出席。我能理解壹個人苦讀三年錯過高考的巨大遺憾。我們考上大學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在我的記憶裏,總會有這樣壹個男生,聰明善良又害羞,說話輕聲細語,壹直守著自己的書桌,執著於解決數學問題。而我們這些沒死的人,承載著他進入大學校園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