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問如何喝水李時珍_“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

問如何喝水李時珍_“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

口渴是妳身體嚴重的脫水事件。不要等渴了才補水。每天定時喝水。第壹次喝水是清晨。妳起床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喝水。早上喝水是身體最重要的補水。

每天早上起來都要看醫學新聞,但是好消息不多。每次看完都覺得很沈重。那些逝去的生命也讓我更加堅定了為人類健康而努力的決心。今天的新聞是“醫療悲劇在深圳再現,女嬰轉院,8月3次死亡”。壹個叫張欣怡的女嬰,因為心力衰竭,壹上午跑了三家醫院,卻因為醫院住院部沒有床位而被拒入院,最後因搶救無效死亡。表面上是因為搶救不及時,深層原因是醫院病人爆滿,醫療資源越來越不足,更深層的原因是人們缺乏健康知識,只重視治療不重視保健。為什麽病人這麽多?尤其是兒童患者的數量簡直不可思議!

從生命的角度來看,新生嬰兒和兒童的生命力最強。他們的人生旅程才剛剛開始,所有的生理機能都在上升。只要不被生活長期人為破壞,就不會有不可挽回的悲劇。目前兒童患病的原因第壹是飲食錯誤,第二是飲水不足,第三是治療不當或過度,尤其是吃藥帶來的危害。女嬰張欣怡不是因搶救不及時而死,而是父母無知的扼殺。因為就算這次救了,下次也會有危險。女嬰出生時患有先天性心力衰竭,但她活了八個月,證明她還活著。她的父母經常去醫院給孩子開藥打針。八個月的生命能承受多少抗生素?早上求醫的過程中,孩子壹直在睡覺。這時候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喝水,把人體自身的生命潛能召喚出來,但是沒有!

更讓人痛心的是,因為對生活的無知,像小張欣怡這樣的悲劇,每天還在上演!

每天及時飲水,足量飲水,才是對生命的正確認識和保護。我們知道人只要喝水不吃東西30天就能活下來,但是如果三天不喝水,生命就會受到威脅。為什麽?人體的機制可以調節30天的營養供給,但只能調節3天的水分。壹個人只要身體水分流失超過15%,就有生命危險。有人會說,人只要渴了就會喝水。是的,但是如果人要等口渴了才喝水,那就和生病了去醫院治療是壹回事。此時,身體的損傷已經形成,對機體功能、生活質量、壽命長短的負面影響已經構成事實。

為什麽口渴已經是脫水傷害身體了?我之前分析過,人體的生理功能不是大腦管理的,在生命進化過程中,大腦出現的比較晚。呼吸、血壓、心跳、消化和水分調節都是由自主神經控制的。比如我們睡覺的時候,大腦失去了意識,但是心臟還在跳動,血液還在流動,呼吸還在進行,生活還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如果這些都是大腦控制的,可想而知,如果血壓高,大腦會命令血壓更低,如果心率慢,大腦會命令心率更快,如果含水量減少,大腦會通知身體喝水。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有當身體受到嚴重傷害,影響身體機能的時候,身體才會把感覺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得到信息,知道補水。比如壹個縣兩個農民打架,中央政府會知道嗎?當然,沒有必要讓中央知道,如果兩個村幾百人發生大規模沖突,造成多人死傷,那麽中央肯定會知道。

口渴是妳身體嚴重的脫水事件。不要等渴了才補水。每天定時喝水。第壹次喝水是清晨。妳起床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喝水。早上喝水是身體最重要的補水。因為經過壹夜的睡眠,妳的身體已經流失了大量的水分:妳的呼吸、皮膚排泄和夜尿使妳流失的水分只有500毫升。起床前喝500毫升涼開水,上廁所洗漱後喝500毫升。這是成年人的水量。如果是小孩,要酌情減少。晚上身體內部器官在自我修復,有大量的生理廢物等待排出。為什麽我們早上第壹次尿總是黃色的?因為體液中的廢物濃度非常高。有了水,就有了排泄廢物的交通工具,身體清潔也能順利進行。日本長壽老人的長壽秘訣是早上壹大杯水,這是有原因的。

第二次補水時間是飯後壹個小時左右,因為這個時候我們吃的食物已經基本消化完了,大量的營養物質正在進入血管。這時候就需要大量的水來輸送養分。有了充足的水分,營養物質可以迅速輸送到身體的各個組織和器官。另外,我們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也需要水來把大便推下去,所以大腸的蠕動會事半功倍。很多人便秘往往是因為飲水不足造成的。此時的補水量為成人500 ml。兩餐之間也要適量喝水。飯前半小時喝少量的水,尤其是飯前喝湯,是最好的養生方法,因為這個時候喝的湯讓胃腸道更加潤滑,喝水也意味著通知消化液提前做好分泌準備,讓我們的腸胃在吃飯的時候快速反應。晚上睡覺前可以喝200毫升的水,量要根據每個人的生理情況決定,不要影響睡眠。

壹個人每天需要喝多少水?這是壹個變量,因為身體所需的水分受氣候、季節、年齡、體重和活動的影響。壹個體力勞動者在夏天每天可以喝八升水以上。如果是腦力勞動者,夏天每天要喝四升水以上。如果妳在戶外時間長,強度大,就要超過這個量。另外,體重重的人會比體重輕的人多喝水。冬季飲水量可適當減少,但壹般成年人應在2500 ml以上。至於喝水的標準,我覺得最好是每小時小便壹次。如果超過壹個小時沒有小便,就要盡快喝水。如果妳想健康,妳必須有每小時排尿的水量,記住!

飲水量和治療保健量也有區別。慢性病患者是體內垃圾多的人,否則妳不會生病。從治療的角度來說,毒素的排泄比營養的供給更重要,因為壹方面,如果不排除毒素,妳的營養供給就不會真正順暢;另壹方面,排除毒素是處理突發事件的最快方法之壹,飲水急救是自然療法的重要步驟和方法。所以如果妳處於疾病治療和康復階段,就要比平時多喝水。我們每喝壹杯水,都要通過各種排泄渠道排出體外。水的排出就是毒素和垃圾的排出。而且排泄的方式越多越好,尤其是從皮膚通過汗腺,比單純從尿液排泄要好得多,而通過汗液排泄要看環境溫度或者運動。

但是,很多人說我真的喝不了那麽多水。這不是因為妳的身體不需要水,而是因為妳的身體有壹個適應的過程。因為妳的身體早就適應了水少的環境。人的適應能力很強,不僅好的東西能適應,有害的東西也能適應,比如吸煙、吸毒、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等。這些東西對身體是有害的,但是我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如果短時間內改變,身體會不適應,或者也叫排毒反應。所以壹定要給身體壹個轉化的過程。只要堅持壹段時間,身體就能適應新的環境。比如抽煙,戒煙很痛苦,但是如果戒了壹段時間再抽,身體也很痛苦,不想再抽了。剛開始多喝水的時候不適應,但是現在,我已經養成了每天喝水的習慣,尤其是早上起來的時候。如果我不喝水,我就不能做別的事情。壹喝水就覺得很舒服,頭腦清醒,身體輕盈,渾身充滿活力。

養成喝水的習慣是孩子很頭疼的事情。我的解決辦法是給孩子壹個專用水壺,然後分階段監督執行。女兒十二歲,幹瘦,不愛喝水。我給她買了專門的水壺,每天晚上裝2000毫升水第二天喝,規定她早上喝壹半,下午喝壹半。如果妳午飯沒喝半杯水,那我很抱歉,馬上跑半個小時。半個小時後,我滿頭大汗,水自然就進去了。

如果是三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大人操作,進行飲水,尤其是兩歲以下不會說話的孩子。他們自主性差,信息表達不準確。制定飲水時間表,按時飲水是很有必要的。喝牛奶的孩子尤其需要多喝水,因為蛋白質難以消化,需要更多的水。據調查研究,很多孩子生病都是因為沒有喝足夠的水,最後渴死。

如果剛開始不喜歡喝水,要慢慢增加飲水量,讓身體慢慢適應。喝水的時候還是慢慢喝比較好。如果妳每天喝很多水,妳應該補充壹點鹽,因為我們排出的尿液和汗水是鹹的,帶走了妳體內的大量鹽分。這個時候就要加鹽,不然鹽不夠妳的身體會有其他的身體問題。

註意喝水,水是最好的藥,李時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