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脈和督脈在人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體有八經、十二經,其中任脈、督脈起統帥作用。
任脈統領全身的陰經,督脈統領全身的陽經。因此,任脈被稱為“陰經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陰經和氣的作用。督脈被稱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陽經和氣機的作用。因此,人們過去和現在都非常重視任脈和督脈。只要妳按照行氣養生實踐中規定的正確方法去鍛煉,任督二脈就會被打通,其他經脈包括十二經脈,經過壹個循序漸進的鍛煉過程,就會陸續被打通,而且是在平日裏被打通。
二:任脈。
通過壹、二、三步的鍛煉,任脈的循行路線是:從上側的承槳點開始,順著腹線往下,到巨覺穴,也就是心窩。第壹步“呼氣,註意心窩”。當心窩感到溫暖、沈重、飽滿時,說明任脈上半部已經打通;第二步“隨腹走”,從心窩到小腹呼氣,空氣沈入腹部後,從心窩到小腹的那壹段也會通過。
再往下就是第三步“調息藏腹”到關元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下丹田,在這裏可以修煉丹田的氣勁。當真氣順著任脈線下行,向後遊走時,會出現陰部瘙癢,會陰部跳動的情況。會陰是任脈的終點,督脈的起點。古人稱會陰為“下鵲橋”。銀輝穴被稱為奇經八脈中的“竅脈”。過去,醫者非常重視喬脈。真氣經過會陰後,進入督脈。
三:督脈。
督脈上有三道關,我們通常說的通關就是過這最後三道關。
第壹關,尾關。尾骨有壹個長強穴,叫做“氣尾”。
真氣上行到第二腰椎,還有壹個穴位叫命門。雖然不是關,但是真氣在這裏很活躍。它直奔前面的關元穴,也就是下丹田。當真氣到達此處時,凡是腎虛腰疾的人,都會感到腰部特別酸,特別困,多半會感到生命之火,兩腎相煎,就像在沸水中煮兩腎壹樣。
第二級,夾緊脊級。真氣上至夾脊關。在第五胸椎,有兩個穴位,壹個是靈臺,壹個是神道,直通心臟。所以,有心臟病的人在這裏會感到胸悶、氣短、心跳加快、早搏,好像心臟病就要復發了。很多自學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不敢鍛煉,來了就害怕。其實這是雜技出現的必然反應,是真氣和病氣互相爭鬥的現象。堅持鍛煉,只要真氣過了。古人雲:“脊柱壹過,病就沒了。”真氣壹過夾脊關,就不難感受到,很多典型的病癥都明顯減輕或消失。
再往上是大椎,在第七頸椎和第壹胸椎之間。大椎穴雖然不封閉,但是頸椎病或者肩周炎的人經過這裏也很難受。有的人脖子僵硬,肩膀酸痛,有的胳膊擡不起來。氣壹過,這些癥狀就消失了。
第三關是玉枕關。真氣通過大椎繼續上行,到達督脈的最後壹關——玉枕關。枕骨大孔處還有壹個穴位叫風府穴。真氣壹過玉枕關就清了,這是客觀標準。玉枕合上之後,督脈還沒完,再往上就是百會穴,也就是我們說的上丹田。
下百會穴,經、足橋至陰交穴,督脈在陰交穴為終點。這裏口腔是空的。我該怎麽辦?
我們要求每個人用舌頭觸摸上顎,把從督脈下來的真氣帶到任脈。這叫走鵲橋,也叫“上鵲橋”,用舌頭連任脈。
從承槳點到齒齦點,再下降到壹周正好360度,也就是小星期天,我們的鍛煉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前面說過,督脈會陸續打通,五臟六腑和四肢的功能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