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食物是“天然高鈉”,有些食物是“不可避免高鈉”。
即食海鮮因為海水是鹹的,曬幹和烘烤會使鹽分濃縮,所以各種幹海鮮都是“天然高鈉”食物。壹些海鮮產品可能會用鹽和味精加工成小吃和配菜。比如即食海苔,烤魚片等等。此外,各種腌制食品,如腌制章魚、腌制小魚幹、腌制裙帶菜等,都是“不可避免的高鈉”。
熟肉熟魚制品中式火腿、香腸、西式火腿、火腿腸、臘肉、熏肉、熏肉等肉類加工制品。
鹹味小吃,辣條,泡椒鳳爪,牛肉幹,鹹梅等。
風味調味品,湯汁各種濃湯調味品,雞粉,海鮮湯粉,蘑菇醬,辣醬,沙茶醬,番茄醬,蠔油,蝦醬等調味品以及醬菜,泡菜,腐乳。
點2味道不鹹但含鈉多的食物。
許多食物嘗起來很鹹,但它們含有大量的鈉。
制作餅幹、面包餅幹時,為了疏松多孔,要加入碳酸氫鈉(小蘇打),其鈉含量不低於食鹽(氯化鈉)。做面包的時候要加鹽,控制酵母的生長速度,即使是甜面包也會加鹽。
為了做面條,拉面皮,餃子皮,餛飩皮,面條制品中會加入鹽,甚至很多制品中會加入碳酸鈉(純堿)。
含鈉飲料壹些甜飲料中含有鈉,是因為添加了少量的鹽、碳酸氫鈉(用於產生泡沫)或磷酸鈉(用於增強口感)。
要點三:了解配料表,選擇原味食物。
妳怎麽知道鹽是加在食物裏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食品標簽上的配料表,盡量選擇不含鈉成分的產品。
比如買堅果,有些產品的配料表只列出了堅果的原料,沒有其他成分,也就是普通堅果,其鈉含量通常很低,每100克的含量不會超過100 mg(天然食品也會含有微量鈉)。如果配料表裏有“鹽”,還有其他含鈉的食品添加劑,也就是調味堅果。
對於需要控鹽的,可以直接選擇不加鹽的原產品。
要點四:了解營養成分表,選擇低鈉食物。
都加鹽,哪個加鹽多,哪個加鹽少?仔細看看標簽上的“營養成分表”。
鈉鹽換算如下:1 g鹽=1000 mg氯化鈉=393.2 mg鈉;1000毫克鈉=2543毫克氯化鈉=2.54克鹽。
無論是來自鹽(氯化鈉)、小蘇打(碳酸氫鈉)、純堿(碳酸鈉)還是燒堿(氫氧化鈉),所有的鈉都可以壹起換算。
雖然把鈉換算成鹽有點麻煩,但是選擇食物其實很簡單:直接看誰的鈉含量高。在同類產品中,鈉含量高的產品可以用鈉含量低的產品替代。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含有鹽和鈉成分的食物都不能買。相反,我們應該優先考慮低鈉的產品。
以上內容參考光明。com-清楚了解限鹽的四個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