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是夏季的第壹個節氣。此時北鬥鬥柄指向東南,標誌著世界夏天的開始。長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長夏對應的是十二新聞卦中的卦,澤天卦,上面有壹個陰,暗示天氣剛剛燥熱,但是陰還沒有耗盡,天氣還是會忽冷忽熱。大家加衣服要註意避寒。
我們都知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怎麽才能保養陽氣?
讓我們回到黃帝內經。第二篇《四氣調與氣》:
“夏三月,這叫香秀,天地之氣,萬物華而不實,夜臥早起,貪得無厭,使誌不怒,使華瑩成秀。發泄妳的憤怒,如果妳在外面愛它。這個夏天氣應該是成長的方式。反倒是可悲,秋天是瘧疾,收割的人少,冬天至日重病。”
這段話講的是夏天的壹個場景。夏三月是指農歷的四月、五月、六月。“凡凡”的意思是茂盛的植被,層層疊疊,它也意味著多樣性和復雜性。“修”的意思是草木孕育果實的方式。春天是大多數植物開花的季節,而夏天是孕育果實的時候。
為什麽夏天會有這樣的場景?
那是因為天地相通。夏天,天氣下降,地球大氣上升最旺盛的時候,可以改造壹切。《內經》告訴我們,要夜臥早起,對太陽貪得無厭,多在戶外活動,不要討厭太陽,多曬太陽,讓我們的楊燦與世界同增。如果妳喜歡出去,那就對了。這就是成長之道,也就是養陽之道。
夏是陽中之陽,心也是陽中之陽。是養心的時候了,後面再談相反的,很難過。
這裏有壹句話特別重要,是夏天養生的關鍵,就是時不時讓人生氣。
“使氣泄”的直接點就是排汗,讓身體適當排出壹些汗液。汗為心之液,出汗時,心陽也會相應生長舒展,天地養心。
心為君官,神出雲外,心屬火。我們看到自然的火焰是積極而明亮的。如果我們的心得到了天地之陽的滋養,也會呈現出光明向上的趨勢。如果心臟得不到充分的保養,那麽心中的陽氣不足,陰盛陽衰,我們就會出現極度抑郁和沈淪的狀態,而抑郁癥與此密切相關。
最近剛接診了壹個抑郁癥20年的患者。談及患者之前的問診,我告訴西醫,我心裏總覺得冷。西醫說:“我的心怎麽會涼呢?”心冷了,大家都會死。“其實患者都是心陽不足,心氣不足的表現。我們每個人都有感知,而尹和經常被感知。
心還主血管,夏天出汗可以宣泄,血管可以通暢。另壹方面,漫長的夏季如果不讓體內的氣逸出,久而久之就會發生心腦血管疾病,俗話說,不在沈默中爆發,就在沈默中死亡。
在中醫中,毛孔被稱為傅玄,出汗被稱為打開鬼門,這也暗示了排氣的重要性。
老師常說,出汗與寒冷諧音,出汗是為了驅寒。夏天出汗後,秋冬天冷了就會排出體外。
其實泄氣不僅對心臟有幫助,對五臟也有治愈作用。所有的五臟都通過經絡和穴位與外界聯系。肺和大腸的疏泄有生發降逆的作用,大腸的疏泄有傳導的作用,脾胃的疏泄有升脾降胃的作用。肝膽的泄有升火降的作用,腎和膀胱的泄有清濁之機。
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皮膚。可以說所有的皮疹、皮膚幹燥、脫屑、瘙癢都與皮毛排泄異常有關,這也是發汗成為中醫第壹法的原因。
就像《內經》裏說的:“善治會治皮毛、皮膚、筋脈、六腑、五臟,五臟會半死。”。
所以在夏天,我們應該去外面多曬曬太陽,不應該長時間呆在室內。氣溫升高,很多地方都開空調,空調病也會隨之而來。大部分人的脖子、肩膀、後背都會有酸痛感,就是太陽不長,就是太陽不開,後背是陽中之陽,是太陽所在的地方。
從長夏開始,順應天道,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