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涵養,指的是開闊眼界,通達胸襟,廣見聞,通過自身道德品質的培養和提升,讓身心得到壹種休息和修養,從而達到修養身心的目的,特別是不生氣。中國很多人講屈辱,古代很多人憤怒。可見,生氣忍氣吞聲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金剛經上說,羞辱波羅蜜不是羞辱。都說大部分人會容忍壹些自己不喜歡又解決不了的事情,但是如果憋在心裏,久而久之就會爆發。根本不值得我生氣,我也不用忍受什麽。
3.滋補是指通過在合適的時間把人安在合適的地方,遵循天地四時的規律,對全身進行滋養和調理,從而達到防病延年的目的,這是養生的最高境界。古人有很多關於養生的理論和知識供我們參考。現在社會節奏太快,信息爆炸,人們很難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內心。都是人雲亦雲,缺乏思考和自律。
春季進補重在養肝。春季宜選擇幫助正氣、補益元氣的清淡溫和食物,同時根據不同體質調養。
夏天,炎熱的天氣使人大量出汗,消耗大量的體液和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到虛弱和口渴。這是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脾胃功能,引起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下降,所以很多人在夏天會感覺氣陰兩虛。根據中醫“虛則補氣”的原理,夏季飲食也要註意進補。
初秋食物宜減辛減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散亂,空氣涼爽,人體易受疾病幹擾,此時宜吃滋補食品。中秋節天氣熱,氣候幹燥,容易疲勞。這個時候要多吃新鮮的,少吃油膩的食物,其次要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進入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機。現代醫學認為,冬季是壹年中最冷的季節,萬物處於密封狀態,是壹年中最適合飲食調理和進補的時期。冬季進補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新的新陳代謝,改善畏寒現象;還能調節體內物質的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儲存在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上升,為來年身體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俗話說“三九補壹冬,來年無病”,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