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秋季飲食要註意什麽?

秋季飲食要註意什麽?

俗話說“壹夏無病,三分空”。當立秋到來時,雖然早晚氣候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因此人們容易疲勞、虛弱和無聊。按照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這個時候就要補。

調色不能亂做,要註意八大禁忌:

1)避免無病化妝:

沒病就補,不僅增加開支,還害了自己。如果妳服用過多的魚肝油,會導致中毒。如果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肥胖,血液膽固醇升高,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2)避免現實與現實的區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補虛。並不是說虛損患者就不要用補藥。虛分為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只有對癥下藥才能補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身體。雖然養生不如治病嚴格,但至少適用的食物可以分為寒性和熱性兩類。易感冒者怕冷喜熱,手腳不溫不火,唾液多,大便稀,小便長,舌苔薄,脈沈。發熱者,手腳發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燥,小便短赤,舌紅,脈數。如果不區分寒熱,很容易導致“火上澆油”。

3)避免越多越好:

吃太多補品是有害的。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果過多服用參茸補品,會引起腹脹,不思飲食;服用過多的維生素C會引起惡心、嘔吐和腹瀉。

四)避免所有肉類: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很好的滋補品。它不僅營養高,而且味道鮮美。但是,肉類不容易消化吸收。如果長期服用,往往會讓腸胃功能已經下降的老人不堪重負。肉類消化過程中的壹些“副產物”,如過多的脂類和糖類,往往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的誘因,如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幹凈的飲食不是沒有補充,尤其是蔬菜。現代營養學認為,新鮮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5)忌以藥為食:重藥輕食是不科學的。不知道很多食物也是治療藥物。多吃薺菜,可以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以健胃消食,平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可以補脾胃。日常食用核桃、花生、紅棗、扁豆、蓮藕等。也是很好的補充。

5)避免看重“進”多於“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每天都有肉有肉,飯菜油膩。這些食物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要及時排出,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很多人排便不規律,甚至便秘。因此,近年來,養生專家提出了壹種註重“負營養”的養生新概念,即註重人體排泄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素”的滯留和吸收,主張進補的同時要註意及時通暢的排便。

6)避免不斷的“補償”:

有些人喜歡根據自己的口味吃某種補藥,然後從多年不變變成了“偏食”“暴食”,對身體不好。因為藥物和食物不僅有保健和治療作用,而且還有壹定的副作用,長期服用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僅各器官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需要全面系統的調理,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品和食品也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調整是非常必要的,不可能千篇壹律的彌補。

七)避免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燕窩、魚翅等那些高貴的傳統食物並沒有奇特的食療作用,而紅薯、洋蔥等非常普通的食物卻有著值得關註的食療價值。另外,壹切食療都有壹定的對象和適應癥,所以藥膳要按需而定,“缺什麽補什麽”,不必按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人,而應以實用、價廉為原則。

秋季六節氣的飲食健康要求

(1)要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

秋天壹到,氣溫逐漸下降,人們習慣於想著滋補。因為人經過壹個炎熱的夏天,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吃的也少,所以天氣轉冷的時候,就要調整身體。但很多滋補品和補品,如人參、鹿茸、雞肉、羊肉等,都是濃縮後突然食用,稱為“大補”,這是不科學的。不僅有害健康,而且浪費財力物力,甚至危害身體。

所以秋季六節氣的飲食原則是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同時,人的抵抗力在季節中最弱的時候,身體不好就非常容易生病。這時候多吃壹些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和身體抵抗力的食物,對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2)刺激性較小,酸性較大

所謂少辛辣,就是少吃辛辣的食物,因為肺為金,秋季通風,秋季肺氣充沛。少吃刺激性味道,防止肺氣過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過盛會損害肝臟的功能,所以秋季要“增酸”,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肺氣過盛的侵襲。根據中醫營養學原理,在秋季六節氣期間,壹定要少吃辛辣的蔥、姜、韭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多吃酸味果蔬。

另外,切記“秋瓜爛熟。”在夏季,西瓜是壹種很好的夏季產品,但立秋後,妳不能多吃西瓜、哈密瓜和卷心菜,否則會損害脾胃的陽氣。中醫養生專家也提倡在秋季六節氣期間,每天早上吃粥。如明代李廷認為“晨食粥,興則新,益膈養胃,生津止渴,神清氣爽,補之甚多”。

(3)甜潤

古人有句話:“厚味傷人而不知事。甜柔柔弱是我的老師。從此三千人弱,輕食補之。”可見,素食與清淡飲食相結合,有益於健康。《蘇文-至真大論》中說“甘先入脾”。五行中,脾胃屬土,土生金,肺腸屬金。甘味養脾,脾旺則金(肺)氣足。甜的食物有生津的作用,而鹹的食物容易使人感到口渴。《尊生八記》也指出:“秋燥,易食麻以潤燥。”也就是說,在秋季六節氣幹燥的時候,要多吃壹些水潤味甘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既能滋養脾胃,又能潤肺潤腸,可以預防幹咳、咽幹口燥、便秘等身體不適癥狀或皮膚失去光澤、毛發枯萎的跡象。所以秋季六節氣的飲食要甘甜潤澤。可以多吃潤肺潤燥的新鮮蔬果,如梨、柿子、橘子、香蕉等。蔬果類可多吃胡蘿蔔、冬瓜、銀耳、豆類及豆制品,以及食用菌、海帶、紫菜等。經過科學加工,他們可以做出美味可口的佳肴。也可制成膳食或飲料,如蜜炒銀耳、各種新鮮蔬果汁等。或加工成湯粥,如香菇豆腐湯、豆粥、藕粉湯等。,營養豐富,能潤燥。水果和蔬菜富含水分、維生素、纖維等。,這對預防秋季六節氣期間最容易出現的口鼻幹燥、皮膚粗糙、便秘等現象大有裨益。

(4)早上喝粥。

中醫養生專家提倡在秋季的六節氣中,每天早上都要吃粥,尤其是初秋,很多地方還在濕熱中蒸,導致脾胃的內需求,抵抗力下降。這個時候如果能吃壹些溫性的食物,特別是喝壹些藥粥,對身體非常有好處。原因是粳米或糯米作為藥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好的健脾胃、益氣的功能,為前人所稱道。秋季六節氣中,目前最受歡迎的粥是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黃精粥。

5)均衡營養

營養學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樣化才能為人體提供全面的營養。如谷類,主要供給熱能和維生素b 1;豆類和豆制品主要供給蛋白質;蔬菜和水果主要供應維生素C、無機鹽和膳食纖維。秋季更要註意食物的多樣性和營養的均衡性,以補充夏季氣候炎熱、食欲下降帶來的營養不足,特別是要多吃有嚼勁、富含纖維的食物。

秋季飲食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應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增加甜、淡、酸、濕食物的攝入,但不能過多。

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咽,這樣不僅有利於食物的充分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完全吸收,還可以通過纖維食物維持腸道水分的功能和咀嚼,從而生津潤燥,達到防治咽幹、腸燥、秋季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目的。

6)忌苦燥。

中醫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液,耗氣。《蘇文-五臟根篇》說:“苦吃多了,皮皺了,毛拔了。”秋燥當令,肺精臟,易感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因此,在《金匱要略——動物、魚、昆蟲禁忌之二十四》中,提出了“肺病禁苦”的觀點...秋季不吃肺”是根據五臟、五味、四季的疾病關系提出的。所以秋季飲食要忌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