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夏天如何養生?除了多吃苦,還有五件事要做好。

夏天如何養生?除了多吃苦,還有五件事要做好。

中醫認為,按性質來說,夏天屬於火,對應心。心主血脈,心神,誌在快樂。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心功能正常時,脈象溫柔有力,節律均勻,面色紅潤有光澤。“蘇文?”四齊曲子神》說:“夏三月,此謂繁秀;天地和合,萬物華而不實。“夏季的特點是高溫、高濕和多雨的天氣。#夏季養生正當時#所以“補陽”、“健脾”、“祛濕”是夏季養生的基本要領。

《黃帝內經》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季養生原則。陽氣在春季萌發生長後,在漫長的夏季逐漸充盈,並繼續呈現向外向上發展的趨勢。

此時人體體表陽氣充沛,而體內陽氣相對不足。因此,即使妳感到溫暖甚至炎熱,妳也應該註意保護陽氣。如果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如生魚片、冰鎮飲料、出汗後用冷水淋浴或突然進入空調房,就非常容易損傷陽氣,尤其是脾胃。

相反,如果能把握時機,趁著長夏、小滿陽光明媚,夏季暑熱不太好的時候,把陽氣養好,通過減輕或消失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這壹點對於寒性體質的人尤為重要。

夏季脾胃虛寒,很多人會出現腹脹、不思飲食、大便不規則、小便不利、水腫等各種癥狀。這個時候可以多吃壹些辛辣的食物,除了生姜,還可以吃壹些羊肉、牛肉、洋蔥、肉桂等。

夏天脾胃虛弱易濕,環境中濕度也大。很多地方每天都是桑拿天,像蒸籠壹樣。這個時候可以多吃壹些健脾祛濕的食物。比如:芡實、紅豆、薏米、冬瓜、白蘿蔔等。也可以喝壹點湯,像廣東人那樣,既能不增加脾胃負擔又能吸收,或者保持健康的粥。

從春季養肝到夏季除濕。夏季雨水多,氣溫高,是環境中濕氣盛行的階段,也是人體內濕氣最難排出的季節。

脾是來世之本,但最怕濕氣。濕氣重時,脾不能有效運化,會進壹步增加濕氣,人就容易生病。民間也有“濕氣重,百病來”的說法,所以夏天防潮非常重要。

對於濕度大的人來說,夏天最簡單的就是保持室內環境幹燥。由於夏季雨水增多,家裏的濕度比其他季節高,所以排除環境中的濕氣非常重要。每當天氣好的時候,都要把床單、被子拿出來曬曬太陽,保持室內通風幹燥。

飲食要控制,保證低脂食物的攝入。肉能生痰,能化濕。如果妳吃得太多,妳的體內會積累大量的水分。類似黃瓜、西瓜、哈密瓜、啤酒等濕食,不要貪吃,以免濕氣外泄。

中醫認為,夏天五行屬火,五味對應苦,五臟對應心。長夏的心火容易旺盛,出現口瘡、粉刺、心煩、便秘等癥狀。苦味食物有助於清熱瀉火,緩解上述癥狀。所以可以適當吃苦瓜、菊苣等苦味食物。

另壹方面,夏季心火旺盛,容易抑制肺氣。可以適當吃些辛辣的食物,如生姜、紫蘇、香菜、蔥等,幫助肺氣發散。同時還能溫脾胃,散寒濕,彌補夏季脾胃楊琪的不足,有助於預防夏季寒濕泄瀉、食欲不振。

需要註意的是,五味食物的選擇不僅要根據季節進行調整,還要考慮到個人體質。

比如易濕、易熱、易陽者,建議適當吃壹些苦味食物;

體虛怕冷、長期生活在室內空調環境、運動量少的人,不宜多吃,而以辛潤食物為主,有助於溫潤肺胃,行氣順暢;

對於夏季戶外運動、出汗多的人,可以適當吃些酸味食物,有助於生津止渴,如西紅柿、檸檬茶、烏梅飲料等。

夏季炎熱潮濕,運動養生需要避開烈日,出汗過多會損傷體液。鍛煉應該在清晨和傍晚進行。最好的地方是在河流、小溪、池塘和綠樹成蔭的地方,室內鍛煉也是非常好的方法。該項目側重於舒緩運動。包括踢踏舞、國標舞、氣功、八段錦、遊泳、釣魚、背部鍛煉等等。

夏季養生也要註意睡眠時間。中醫認為,夏季睡眠應配合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適當晚睡早起,使身體活動符合萬物生長趨勢。

當然,晚睡早起並不意味著要熬夜,要在原來睡眠時間的基礎上推遲壹兩個小時,同時保證自己至少有6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除了晚睡早起,夏天還可以適當增加午睡時間。這樣既能適當補充睡眠,又能使身體得到短暫的放松,從而有更多的精力適應長日短夜的季節特點,避免心血管系統超負荷工作。

夏天是壹個充滿生機的季節,也是壹個適合養心的季節。

營養充足,調節室內溫度,睡個好覺,說不定就能精神飽滿地度過這個炎熱的夏日。#夏季養生# #夏季養生就是那個時候# @醫學說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