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袁隆平的超級稻是科學成果嗎?

袁隆平的超級稻是科學成果嗎?

超級雜交稻是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1996正式提出方案。到2000年,超級雜交稻試驗標準田每公頃產量超過10.5噸,即畝產達到700公斤,而普通水稻最高畝產在400公斤左右,超級雜交稻畝產提高了近壹倍,標誌著袁隆平超級雜交稻栽培成功。

2004年超級雜交稻畝產800公斤。

2011,隆回縣羊古坳鄉雷鋒村百畝超級稻畝產突破900斤。

2016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龍田鎮環北村,項目試驗田畝產達到1537.78公斤(含早稻和晚稻),創下世界最高畝產紀錄,是唯壹的雙季稻試驗田。

4月12日,袁隆平在三亞國際水稻論壇上肯定:“今年,我們正在攻關畝產1130公斤的新目標,即每公頃17噸:我確信有90%的可能(17噸)。”

袁隆平院士談第五次超級稻的研究目標。按照他的說法,水稻的產量=生物產量×收獲指數,現有的半矮稈超級稻的收獲指數已經到了天花板,不能再提高了。只能從生物良率入手,然後提高良率。

中國糧食產量和糧食儲備現狀

作為中國第二大糧食作物,得益於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中國水稻產量逐年增加。中國水稻種植面積31萬公頃,中國糧食產量從不夠吃到現在都是超吃。2065,438+06年,我國水稻產量約為465,438+07萬噸,庫存654,38+058萬噸。我國大米年均消費量約為97.5公斤,僅大米存量就夠全國6543.8+0.6億人吃壹年多,更何況大米只是壹種糧食存量,還有其他糧食。

既然現在糧食產量這麽高,培育產量更高的超級雜交稻有什麽用?

民以食為天,食為國之本。雖然目前我國糧食產量和儲量都很理想,但是我國糧食種植的土地在逐年減少,從事農業種植的人越來越少。以後只會走農場管理模式。在這個前提下,很多不方便耕種的耕地就會荒廢,我們只能通過增加產量來彌補耕地的不足。

中國的人口基數決定了中國的糧食政策。增加糧食產量將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增強國家的國際競爭力。

妳覺得這篇文章怎麽樣?請回復下面的討論。謝謝妳。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文章由科學樹洞撰寫。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