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頭提神止痛
方法
手指半屈,從頭至頂,用指腹輕敲頭皮,最後收斂於頭頂百會穴。每天早上拍打***800次,用手指反復拍打疼痛的地方,可以達到開竅、提神、養心的效果。
佛山市中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江澤平:
中醫理論認為,頭為元神之府,精神在此匯聚發散,主生命活動、精神意識和感覺運動。刺激頭部的關鍵穴位,可以調節和控制頭部的循環代謝,從而提高人的精神、感覺和運動功能。
早晨陽氣漸盛,順應自然規律,用指尖刺激頭皮反射區,反射性地調節大腦功能,促進經絡中陽氣的循環,提神醒腦,啟迪心智。另外,十二經脈都匯聚在指端,所以用指腹刺激頭皮反射區,也可以反射性地調節十二經脈的交匯和循環。
同時,這種方法對頭痛、老年腦梗塞後遺癥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無癥狀性腦梗塞、腦萎縮也有很好的療效。
閉眼可以養肝。
方法
當食指輕輕按下眼瞼,微微摩擦,直到眼睛發燙紅腫,就覺得火氣平息了。當眼睛微閉時,眼睛可以從左到上,然後到下再回到左,並轉身。
佛山市中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江澤平:
腳踝是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經過的部位,主要取穴有昆侖、參麥、金門、徐秋、解溪、中峰、商丘、太溪。轉動腳踝相當於刺激十二經脈的壹半經脈,有利於增強全身各系統器官的功能。比如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有很強的補腎作用;昆侖穴可用於頭痛、腰痛、高血壓;商丘穴可以對付腸胃疾病;中峰穴可以疏肝理氣,治療兩肋疼痛。因為這個動作可以間接放松膝關節,有利於糾正小腿的骨骼錯位,消除小腿多余的脂肪,所以可以起到瘦腿的作用。很多人在冬天會感到腿腳發冷,轉動腳踝也能改善癥狀。
伸個懶腰,振作起來。
方法
盡可能把胳膊舉得高壹點,用盡全力伸直四肢。拉伸時,盡量吸氣;放松的時候全身肌肉都要放松,盡量呼氣,這樣運動的效果會更好。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主任醫師楊永生:
中醫認為,肝藏血,肝藏目。休息時,血液會回流到肝臟,補充和調節肝氣。所以閉眼是幫助肝臟補充元氣,可以達到養肝明目的效果。如果壹段時間眼睛不舒服,很可能是肝臟有問題。比如風中之淚,屬於肝的會聚功能不足;眼睛幹澀是肝精血虛。所以,養肝就是閉眼。
轉腳踝,腎,瘦腿。
方法
站立時,壹只腳支撐身體,另壹只腳踮起腳尖,順時針和逆時針分別旋轉50 ~100次,然後雙腳交替;坐姿時上身挺直,腳踝由內向外轉50次至100次,再由外向內轉50次至100次;平躺時上半身挺直,膝關節微曲,容易發力。腳踝由內向外轉50次到100次,再由外向內轉50次到100次。(三個選壹個做就行)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壹附屬醫院王新誌:
拉伸可以使全身大部分肌肉收縮,使瘀血被“驅”回心臟,從而大大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環。因此,經常性的拉伸可以促進人體肌肉的收縮和放松,改善肌肉本身的血液流動,同時也可以帶走肌肉中的代謝產物,起到消除疲勞的作用,使人感到舒展和神清氣爽。
這種方法更適合在春天使用。因為人體在困倦的時候,氣血循環緩慢。這時候如果舒展四肢,伸腰擴腹,全身肌肉都發揮出來,再加上深呼吸,就會有驅舊吸新,促進氣血循環,疏通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效果。拉伸後,血液循環加快,全身關節和肌肉活躍,沒有睡意,還刺激了肝臟功能,使肝臟得到“鍛煉”,從而達到對肝臟的保健作用。
腳搓,心腎精氣足。
方法
每天晚上先泡腳洗腳,然後右手捏住右腳趾,左手揉右腳湧泉穴及附近的足心,直至足心發熱;腳趾微微轉動,然後放開,腳趾盡可能向上向後傾斜,然後彎曲腳趾,如此反復10次。右腳著地後換左腳,和之前壹樣。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壹附屬醫院王新誌:足心湧泉穴是腎經的重要穴位。中醫認為,腎臟是人體極其重要的器官,包含多種功能。隱藏的袁茵和元陽(腎的陰陽的別稱)是火和水的房子,自然的基礎和生命的根源。《黃帝內經》認為,腎出於泉,泉滿心。這就意味著,腎經之氣就像壹股清泉,原本發源於足,卻能噴湧而出,灌溉身體和四肢的各個部位。因此,湧泉穴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經常按摩此穴,能使人腎精充沛,精力充沛,百病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