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丹霞峽景區、仰韶文化博物館、仰韶大峽谷、劉少奇故居、澠池石佛寺石窟等。
1、黃河丹霞峽景區:位於黃河岸邊,三門峽市澠池以北21公裏,河南、山西兩省五縣交界處。省級地質公園,整個峽谷由紅色的應時砂巖組成,從底部到懸崖呈紅褐色。
2.仰韶文化博物館:仰韶文化博物館將建在仰韶鄉仰韶村。集文物保護、展覽、科研於壹體,占地43畝,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2065年10月28日完成,438+065,438+0。
3.仰韶大峽谷:位於舉世聞名的仰韶文化發祥地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北鄰黃河小浪底庫區。峽谷長50多公裏,總面積56平方公裏,有500多處自然和人文景觀。現已初步確定仙霞、神龜峽、龍虎峽、鄧謹峽、渦陽峽、懸棺谷六個景區。
4.劉少奇故居:位於澠池縣城關鎮東關海陸街95號路南王家園,前有海陸街,東、西、南三面均為民居。保存完整,是豫西頗具特色的四合院。房子是磚木結構,單檐硬山建築,小青瓦屋頂。
5.澠池石佛寺石窟:位於三門峽市澠池縣坡頭鄉西北王墳廟下村,距縣城約20公裏。石窟背靠紅砂巖崖,面向山澗,石窟內大致呈南北走向,主佛高度6米(城制丈八),所以當地人俗稱丈八佛寺溝。
澠池在哪個省市?
澠池縣在河南省三門峽市。
澠池縣是著名的人類祖先發祥地,也是舉世聞名的仰韶文化發現地。
隸屬於河南省三門峽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依黃河與山西省垣曲、夏縣、平陸隔江相望,南接洛寧、益陽,東臨義馬,西接新安,西與陜州區接壤。
澠池縣,位於鄭洛工業走廊西端,是河南省重要的能源、冶金、建材、耐久材料基地,第二批節水型社會達標。
澠池景區:
1,仰韶大峽谷:
北鄰黃河小浪底庫區,面積50平方公裏。它由原始聚落、養生谷、禪谷、龍湖峽、渦陽峽、鄧謹峽六大峽谷組成。
2.黛玉山風景區:
位於澠池縣北部南村鄉西山底村,東與新安縣接壤,北與小浪底庫區接壤,距澠池縣城55公裏。景區由16座相對高度相差不大的山峰組成。
3.五峰山風景區:
位於澠池縣仁村鄉,省道314貫穿東西。景區東臨洛陽青瑤山景區,西接韶山森林公園,北接仰韶大峽谷,總面積42平方公裏,主要包括十個景區,100多個景點。關鋒峰的最高峰海拔1206米。
4.黃河丹霞風景區:
位於晉豫黃河大峽谷小浪底庫區中段,澠池縣坡頭鄉,距澠池縣城35公裏。景區內整個峽谷由紅色應時砂巖組成,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5、古代秦與趙的盟友:
位於縣城西南1公裏處,漣水河與洋河交匯的平臺上,澠池某解放軍軍營門口。“聯臺日落”是澠池八景之首。聯盟臺歷經滄桑,古往今來不斷修繕重建。
澠池八景詳解
數百英裏的山脈和河流被絲帶覆蓋
貫穿澠池的南延國防公路,是經交通部、中央軍委總後勤部軍事通信部批準,由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設計,洛陽、三門峽市組織建設的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北起澠池南村,南至嵩縣莊妍,全長125.57公裏。
南延公路澠池段地形地質十分復雜。北臨黃河天塹,與山西垣曲相連。南越韶山屏障跨越310國道、隴海鐵路、宜陽縣,全長63.6公裏。南燕路從起點到石峰峪沿溪流線20公裏,澗口河為犬牙岸,兩岸溝壑發育,山嘴與階地相間,巖石裸露,山坡陡峭。從石峰峪到橫嶺頂,是12km的過山線,盤旋在聳立在山溝裏的高山峻嶺之間。從橫嶺頂南到石廟後路,長5公裏,落差400米。路線迂回,人稱“十八盤”。石廟後距宜陽縣界28公裏,坡丘相間,多為大開挖大填土路段。南延公路是壹項艱巨復雜的工程,山上開道,遇水架橋,削崖挖坑,移山填隙。1987年2月至1989年6月完成施工圖設計。澠池縣南延公路指揮部成立1989,6月在中關村舉行開工儀式11。起跑禮炮像陣陣春雷在青山碧水間翻滾,讓世世代代飽受高山高路之苦的人們心中開花,眉眼放光。全縣數萬民工爬上危巖陡坡,披荊斬棘,鎬挖、錘鉆、築路,拉開了千軍抗擊南巖的大幕。這些無私的人們組成了壹個不可戰勝的戰鬥團體。歷經6個春秋,2000多個日日夜夜,他們以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吞山河的豪氣,冒著酷暑日夜長眠於李白工地,先後有21名農民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最後,在荒無人煙的山崖間,修建了壹條高標準的國防公路。
南延公路建成後,緩解了山西煤運的交通壓力,加強了豫陜兩省的經濟文化交流。同時,在國防建設中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澠池東臨洛陽,西接長安,關河要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南村渡口上遊的“六郎寨”是以宋代著名士兵楊率兵拒遼而得名。北宋末年,澠池洋湖人慶元侯和民族英雄張_以家底在白浪渡口募集抗金將士數千人,父子相繼為國捐軀,名垂青史。1937至1938,為支援華北抗日戰場,豫西民工修澠池至南村公路。由於形勢和時間的緊張,渭南公路從勘察設計到施工的質量都很低,山路又彎又窄又崎嶇。盡管如此,前方所需的彈藥和物資,都是由汽車、馬車、牛車和數以千計的民夫搬運,從這條路通過黃河渡口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6月1938 165438+10月至7月1940,八路軍曾在澠池縣城東關、黃河北岸關家村等地設軍站,掩護來往幹部。、朱德、彭、楊、等黨的領導幹部,以及國際著名的印度援華醫療隊的巴蘇·柯迪華醫生,奔赴抗日前線,全部奔赴南線。1944年5月,日軍從南村渡口、白浪渡口潛入黃河,撤退到澗口河的數百名國民黨軍遭到日軍襲擊,慘死在高山峽谷中。我們不應該忘記過去的教訓,我們覺得修建南延國防公路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南延公路不僅是經濟大動脈和軍事防線,也是澠池至南村50公裏路段壹道美麗迷人的風景線。我們徜徉在這百裏山河中,人們在壹個畫卷的世界裏旅行,我們被山河迷住了。出城就是南延公路與隴海鐵路、國道310與陸水交匯的立交橋。澠池電廠、房建水泥廠、仰韶啤酒廠、電解鋁廠巧妙地分布在鄉村和田野之間,形成了城鄉壹體、工農壹體的花園式產業集群。向北十公裏,四周有陡峭的小山,看起來像壹個祭壇。北魏孝文帝在此巡山祭天,故名天壇山。北望天壇村,海拔1.463米的韶山高聳入雲,自古以來無數名人驚嘆,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韶山象有意留客,伸出高高的左臂攔住北行的路。橫嶺山頂海拔1098米,落差幾百米。路左轉右轉,頂側北行。
這裏向南望去,鐵路和公路交織如網,工廠和村莊星羅棋布,農家炊煙裊裊,詩情畫意;向北止步,遠山如樹之綠籠,百丈絕壁透山之胸襟;橫嶺頂路類如私語,在三面險峻的山脊上空中飛舞,紅墻白樓把綠意盎然的秀美山川點綴得越發迷人;大寨溝古樹參天,繁花似錦;八百年前的“金和尚石庵”留下的墨跡,給這壹山壹水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相隔不遠的三個涵洞,把人帶入大山的胸膛,讓我們看到、感受到大山不屈不撓的性格;二號洞有壹眼從石縫中滲出的清泉,甘甜醇厚,路人可飲;脈金橋與壹號洞相連,形成懸崖深谷與涵洞拱橋巧妙結合的獨特景觀;石峰峪是七溝八嶺交匯的地方。群峰高舉,碧水流轉,大石橋上車輛飛馳,橋下鵝鴨嬉戲,山川和諧。村頭向東進入瓦廟溝,天橋溝面對陡峭的懸崖,溪流瀑布星羅棋布,樹木掩映。也是豹子、野豬、羚羊、麝、鷹、雕塑等珍稀動物的天堂。這壹帶有石林、石筍、石佛、聖甲蟲、昂首挺胸的蒼鷹、回頭的獅子等幾十種自然景觀,都栩栩如生,令人浮想聯翩。石峰峪旅遊區已納入澠池旅遊規劃,這壹帶將是遊人如織的地方。
石峰峪至尚領渡口段沿管仲河蜿蜒北行。巖石堆積在寬度不定的河床中,其中不乏紋理分明、形狀各異的奇石,吸引了眾多奇石收藏者前來尋寶。沿途景點有:管仲古漢白;古代亡命之徒占山為王營;石門,被稱為“小龍門”;虎石對抗龍洞;明靜石、蟒蛇王廟、貨郎廟、三官廟點綴其中,每壹處景觀都有美麗動人的傳說,帶妳進入空靈仙境。出了澗口就能領略九曲黃河的魅力。《澠池八大景》中的“利津古渡”、“環嶺秋草”、“建元春詠”映入眼簾。從古至今,許多名人都曾來此賞景而勝,有情懷而留下不朽詩篇。黃河渡口附近還有青山舊石器文化遺址、板村仰韶文化遺址、任村龍山文化遺址、山腳下的臭柏、陽湖清代民居、龍石、二郎石等景點。2000年,黃河小浪底水庫建成蓄水,已成為高峽平湖,碧波蕩漾。壹座座氣勢磅礴的黃河大橋,像壹條條臥龍在波濤中,為百裏庫區增色,南村鄉政府新址像壹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大橋南端。南巖國防公路已經成為208國道的壹部分,這條百裏山河的彩色絲帶更加耀眼,吸引了世界各地遊客的大量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