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更適合脾氣虛弱,濕氣重,容易浮腫,肌肉較軟的人,尤其是腹肌。但是,瘦壯者不宜服用。但對於邪實、氣滯濕盛、食積停滯、癰初起或虛脫後熱毒熾盛、陰虛陽亢者,則需停藥。用藥的時候也要註意合理搭配。
黃芪不適用於感冒和月經期。陰虛、濕熱、熱毒過盛者易與黃芪發生不良反應,應禁用。這是因為黃芪味甘,微溫,對陰虛易傷陰、活血的患者會有助於清熱;而濕熱、熱毒過盛的患者,則容易郁結邪氣,使病情加重。如果壹定要服用黃芪,壹定要聯合使用,不能單獨使用。
壹般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因為春季是毛發生長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服用黃芪不利於其宣發。就像感冒不吃黃芪壹樣。因為黃芪是表裏不壹的,可以幫助身體關門,防止外邪入侵。但是,當身體已經感受到外界的邪惡時,就會變成壹扇緊閉的門,把疾病關在體內,無法發泄。
黃芪是壹味補氣的良藥。如果正確合理使用,作用強大,療效顯著。但必須註意的是,黃芪的藥性偏溫,而藥性偏上(補氣升陽)。春天和夏天,氣候溫暖濕潤。如果此時服用黃芪,容易以熱助熱;而且黃芪臨床應用後,更容易補火助邪。於是,出現了“上火”的癥狀,如臉紅、紅眼、喉嚨痛、血壓升高或頭暈。
陰虛患者必須用黃芪時,最好與滋陰藥物配伍,如生地黃、熟地黃、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濕熱患者壹定要配伍清熱利尿藥,如黃連、黃芩、茵陳等。熱毒過盛的患者壹定要配伍清熱解毒的藥物,如黃連、梔子、大黃等。
壹般服用黃芪補藥時,劑量要由少逐漸增加。在服用的同時,觀察是否有上火的跡象或身體上原有的疾病是否加重或是否有熱、煩、煩躁、煩悶、疼痛的感覺。壹旦有壹種,應停用或聯合使用。服用時,若疲勞、多汗或哮喘等癥狀減輕,精神和體力有所提高而無上述不良反應,可適當增加劑量。
綜上所述,黃芪的藥性比較溫。通常主要是組合使用。單獨服用時,壹定要註意自身體質和具體病情,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大。如有必要,服用前最好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