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徐文兵和董亮與《黃帝內經·四氣調神》的對話(第七章)

徐文兵和董亮與《黃帝內經·四氣調神》的對話(第七章)

第七章節選1中醫有壹個特點。不是學生找老師,而是老師追上學生說:“求妳了,跟我學醫吧。”因為壹個學生的根、悟性、素質決定了他能不能學好中醫。所以大家慢慢學會正直,真誠,修身。妳先慢慢做好這三步,機會自然就來了。

第七章節選2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有壹個由表及裏、由表及裏的過程。壹個人要生病,比如肝膽疾病,就會先得膽囊疾病,也就是外在的、暴露的器官先生病。真的生病的時候,內心會很痛。就是這樣壹個過程,先有臟病,後有臟病。所以《黃帝內經》說:“逆春之氣,則陽氣少,肝氣內變。”。

第七章節選3克己自律的人,往往會把很多不好的情緒和感受埋在心裏,形成心結。時間長了,就變成隱患,最後爆發壹場大病。

第七章節選4小腸,又叫“紅腸”,意為赤熱。它的毛細血管特別豐富。中醫認為,小腸是壹個泌濁的地方,也就是說,妳吃的物質是可以分辨濁的。當食物消失融化後,就變成了水谷精微,由小腸吸收到體內,而那些臟東西和渣滓則由小腸運送到大腸。

所以正常情況下,小腸應該是熱的,溫度很高。我們說心要熱。小腸的高溫為包括膽汁在內的消化酶提供了特別好的工作環境。當小腸變熱時,它會融化所有這些營養物質,並進壹步將它們轉化為身體所需的精血。小腸發冷,最典型的癥狀就是大魚際發青。

第七章節選5臟是“藏精不放”;內心隱藏著神靈,

第七章節選6“闕”是壹個門,它的位置在正中央,而神闕是我們體內“皇帝”進出的地方。神門的“門”比神闕小壹點。很多人很容易陷入沈思,因為他的“小門”沒有關緊。所以,平時妳得關機。

第七章節選7脾胃為痰之源,肺為痰之藏。

第七章,節選八:有不應該叫“實”的,沒有不應該叫“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