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淮南的是橘子,生在淮北的是橘子。
《晏子春秋》講的是“生在淮南的是橘子,生在淮北的是橘子”。生在淮河以南的橘子樹是橘子樹,生在淮河以北的水果會變得和苦橘壹樣酸。樹都這樣了,人為什麽還能低人壹等?
幾千年來,人們壹直孜孜不倦地希望找到壹種延長壽命的方法。眾所周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壹個人因人而異,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中國幅員遼闊,地域差異很大。《蘇文怡法方義論》指出:“東方之境,天地之始,魚鹽之地,海濱之地,其民食魚嗜鹽...所以它的人都是黑而整齊的。”也被稱為“西方人,金玉之鄉,沙石之地...他們的人民吃得又肥又肥”。每個地方的自然環境不同,甚至人們的生活習俗和體質也不同,養生的方法自然也不同。
前幾天熱炒的“王老吉”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眾所周知,涼茶因為滅火效果好,深受顧客喜愛。但王老吉的配方是基於南方人的體質,大部分是感冒藥,本來就冷的北方人喝了會肚子疼。因此,醫療保健存在地區差異。
總的來說,中國可以分為南北兩部分,以秦嶺和淮河為界。在淮河以南地區,闊葉林壹年四季常綠,但橫跨淮河,闊葉林在秋天會有落葉。從氣候上講,進入夏季後,南方多雨,所以暑邪往往與濕邪合流,產生“暑濕”。如果只註意消暑而不知道祛濕,很可能會生病。北方天氣幹燥,不像南方那麽多雨,主要是“暑熱”。所以,保健的重點在於防暑。
南北有別,醫療也要“因地制宜”
我們以北方為例。《丹溪心療中暑》壹書中說:“暑是暑,熱盛者也是火。”夏季暑熱屬陽邪,易傷津液,所以人們總愛在夏季造訪出汗。大量出汗的同時,氣也會隨津液排出,造成氣虛。因此,中暑的人不僅會出現口渴、多汗、頭暈等癥狀,還會出現氣短、乏力等癥狀。嚴重者可能會突然暈倒,不省人事。所以北方人為了應對酷暑,要多註意補水,平時的飲食也要以滋陰生津為主。
夏天,各種水果也陸續上市。水果不僅好吃,而且有很好的滋陰生津功效。因此,對於北方炎熱的人來說,多吃水果是有好處的。但是水果有很多種,哪種更適合呢?壹般來說,西瓜和桃子都是不錯的選擇。選水果的時候要記住壹個原則,就是吃本地的,本地的水果。妳去水果攤看看。市場上哪種水果最多最便宜?就吃這種水果吧。因為當地的時令水果更能吸收這方面的精華,從而以自身的生命力培養人的生命力。相反,壹些昂貴的反季節水果對人體毫無用處。
與北方人相比,南方人夏天除了防暑,更要註意防潮。所以在飲食上,除了我們上面說的約伯的眼淚,還可以吃壹些玉米和木瓜。玉米又叫“玉米”、“玉”、“棒”。中醫認為它有利尿消腫、健脾利濕的功效。玉米須是中醫的壹味藥材,能清濕熱,利肝膽。玉米的吃法有很多種,煮湯,磨成糊狀,或者吃玉米餅。但需要註意的是,熱帶產的荔枝、榴蓮反而會引起濕熱,最好少吃。
當然,有些食物可以超越地域的概念,任何地域的人都更適合吃。比如綠豆湯。綠豆湯自古以來就是大眾化的防暑佳品。《本草綱目》對綠豆的評價是“真正幫助世界的好谷”。中醫認為,綠豆具有清熱解毒、解暑利尿的功效,還能補益元氣、安神定誌。但是綠豆煮的時候有很多問題。因為綠豆很難煮,所以人們往往要花很大力氣煮湯。其實綠豆湯可以煮10分鐘左右。因為綠豆解暑的功效主要在於皮膚,解毒功能在於仁。這時候綠豆雖然沒有煮開,但是湯是綠色的,說明綠豆皮裏的營養已經完全溶解到湯裏了,只要妳拿著湯喝。要想起到排毒的作用,需要煮半個小時,等綠豆完全變軟後再把豆子帶走。此時綠豆湯顏色渾濁,解暑效果較弱,但清熱解毒效果很好。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選擇的喝。
但綠豆性涼,四肢冰涼、腹脹腹痛患者,或老人、兒童脾胃虛弱者,建議不要多喝。對於這些人來說,可以通過把湯煮成粥來改善。煮粥時,除了綠豆,還可以加入壹些黑豆、紅豆,這樣就成了“三豆粥”。三豆粥是由扁鵲的“三豆飲”演變而來的。“三豆飲”是中醫名方,可治水腫、小便不利、水難耐者。黑豆、綠豆、紅豆都有祛濕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三者結合更是事半功倍。是夏季深受濕熱困擾的人不可多得的美食。如果不喜歡喝粥,也可以把以上三種豆子磨成豆漿喝,效果也是壹樣的。
《蘇文》說:“在東南,太陽也在照耀,太陽的精華落在下面,所以左熱右暖;西北也是陰天,陰致力於上,所以左冷右冷。是基於地競,氣溫涼,高的冷,低的熱……”所以保健也要根據這個特點及時調整。這樣才能少走彎路。
經常吃紅豆好嗎?
當然,紅豆是壹種適合任何體質的人食用的豆制品,沒有特殊人群不能吃紅豆。然而,紅豆的溫和性質可以將它們的營養價值傳遞到人體的內臟器官。普通人往往是紅豆煮好後直接加紅糖,或者平日裏把紅豆加到粥和米飯裏壹起煮。這樣做出來的粥和米飯口感也很好,對改善人體的脾胃有明顯的作用。紅豆還可以做成精致的紅豆沙,添加到各種糕點食品中,方便人們食用,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