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這句諺語。壹直以來,“倒著走”都是公認的健康運動方式,網上很多科普文章都指出它可以幫助腰椎疾病的恢復,對腰椎有壹定的保健作用。
所以很多患者的朋友在看病的時候都會問我們:
本期“醫學森林正骨”專欄將為您答疑解惑,從專業角度談談“倒著走是否真的能養護腰椎,促進腰椎病康復”這個問題。
“倒著走”有什麽好處
倒著走,顧名思義,就是和我們過去習慣走的向前走的方向相反,雙腿交替向後邁步。
當我們向後行走時,我們的身體機能會相應調整,以適應行走方向的變化。這些調整可以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很多好處。
健康人的脊柱形狀是直立的,但是在向前走的時候,很多人會因為不良習慣或者路況不好而保持脊柱向前,骨盆向前。長此以往,脊椎向前彎曲會出現輕微的駝背姿勢,腰椎間盤突出者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腰部疼痛。
由於脊柱具有輕微後伸的生理特點,在向後行走時,我們會自然地保持脊柱向後,骨盆重心向後的姿勢,這樣可以在壹定程度上糾正脊柱向前彎曲造成的駝背姿勢,減輕椎間盤的壓力,緩解腰椎間盤突出造成的腰痛。
向後行走時,由於無法通過眼睛觀察行進方向的路況,為了防止摔倒,身體會對周圍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註意保持平衡。所以倒著走可以在壹定程度上鍛煉小腦的平衡功能和身體的協調能力。
從以上三點來看,“倒著走”的鍛煉方法可謂好處多多,但我們很少向患者朋友推薦這種鍛煉方法。為什麽?
“向後走”是有風險的
因為“倒著走”也有壹定的風險,壹不小心就可能鍛煉不出來,傷到自己!
向後行走時,我們的視野有限,無法通過眼睛觀察行進方向的路況。如果場地選擇不當,在繁忙擁擠的場地鍛煉,很容易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
即使在空曠平坦的地方,也很難提前判斷和規避潛在的危險,也很容易磕碰受傷。
導致腰肌勞損
如果肌肉(如股二頭肌、豎脊肌等。)習慣倒著走並保持脊柱向後的人通常缺乏鍛煉,他們的力量會很弱。
當肌肉力量太弱時,壹旦“倒走”時間過長,運動強度過大,長時間保持脊柱後仰的姿勢,就會導致相關肌肉酸痛、勞損等問題。
失去平衡,容易摔倒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因為平衡能力變差,向後走太久容易失去對平衡的控制,走路不穩導致摔倒受傷。
修行是安全的,有保障的。
壹般來說,腰椎病的形成,大多是由於人體長期處於脊柱前傾,骨盆前傾的姿勢。
這種惡劣態度主要有兩個原因:
因此,腰椎的保養取決於兩個方面:
林定坤教授編著的《林定坤草原健身操》有保養膝關節和脊柱的功效。其中“燕子飛來俯臥”的動作與腰部“倒著走”的鍛煉效果壹致,安全可靠,躺在床上也可以做。
動作要領
技巧
中老年人擡起上半身時,不需要堅持動作標準,但可以量力而行,避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