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也是癌癥患者經常問的話題。腫瘤患者需要補鈣嗎?
元素鈣的日攝入量成年人800mg,50歲以上的人1000 1200mg。充足的鈣攝入有利於獲得理想的骨峰值,減緩骨丟失,提高骨礦化,維持骨健康。營養調查顯示,我國居民每日攝入元素鈣約400mg,需補充元素鈣約500 ~ 600mg/d。
對於缺鈣的腫瘤患者,補鈣是必要的。補鈣不僅可以預防骨質疏松引起的骨痛、脊柱變形、骨質疏松性骨折等後果,還有利於預防骨轉移。而合並高鈣血癥的腫瘤患者,如果額外補鈣,則更糟糕,可能引起高血壓、抑郁、厭食、腎結石,甚至心室顫動、昏迷等嚴重疾病。所以,腫瘤患者是否需要補鈣,要看患者是否缺鈣。
對於已經做了相關檢查的腫瘤患者,如血鈣檢查、骨密度和骨轉換標誌物(BTMs)以及脊柱影像學檢查,檢查結果提示缺鈣可以適當補充。
接下來大家關心的是如何科學補鈣。
提示1註意飲食結構,合理膳食營養。
(1)鈣
據全國營養調查,我國膳食鈣供給量僅為每人每天400±500mg,僅為推薦供給量的50%。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酸奶、蝦仁蝦皮、芝麻醬、豆腐、豆漿、幹果等。綠色蔬菜也是鈣的良好來源。
當食物中鈣的攝入量不足時,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補鈣。鈣劑的選擇應考慮含鈣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碳酸鈣含鈣量高,吸收率高,易溶於胃酸。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上腹部不適和便秘。常用碳酸鈣D3片,每片含碳酸鈣1.5g(相當於鈣600mg)和維生素D3125U,口服,每次1片,每日兩次1。服用期間,患者應定期監測血鈣和尿鈣濃度,以防止高鈣血癥和高磷血癥。
(2)維生素d
維生素D能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提高血鈣水平,有助於骨礦化。增強成骨細胞活性,抑制成骨細胞雕亡。能明顯促進骨形成,預防骨質疏松。
陽光照射是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占體內維生素D的78%至80%。有人建議妳每天應該得到足夠的陽光。建議妳每天早上0:00到下午3:00盡量多曬30分鐘(視日照時間、緯度、季節等因素而定),每周兩次,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盡量不塗防曬霜,以免影響日照效果。但要註意避免強烈的陽光照射,以免灼傷皮膚。
維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有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奶油等。,可以適量食用。
(3)蛋白質
蛋白質對骨量的影響是雙重的。因為蛋白質攝入過低會降低腸道鈣的吸收,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所以蛋白質攝入過低會降低骨密度。動物實驗證明,單獨攝入蛋白質不足會導致骨量和骨強度下降,即骨質疏松癥。但過量攝入蛋白質對鈣平衡有負面影響,可能會增加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
(4)合理膳食和低鹽飲食
合理的烹飪可以促進鈣和磷的吸收。例如,肉類是磷的優質來源,綠葉蔬菜是鈣的良好來源。如果肉類和綠葉蔬菜搭配得當,可以獲得理想的鈣磷比例,提高鈣磷吸收率。不要將含草酸較多的菠菜、莧菜與富含鈣的豆腐、牛奶同吃,以免草酸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鈣鹽,影響鈣的吸收。菜要先洗後切,切的不要太細。多加水翻炒,不要煮太久。另外,高鹽飲食是骨質疏松的高危飲食因素。Jones等研究發現,隨著膳食鹽攝入量的增加,尿鈣和脫氧吡啶酚(DPYR)的排泄量也增加,可導致骨丟失,因此應註意低鹽飲食。
秘訣2加強體育鍛煉
運動可以增加骨密度;提高身體的敏捷性、力量、姿態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風險;運動還有助於改善人的精神狀態和食欲,增加營養素的攝入。因此,對於腫瘤患者,可適當進行有益的有氧運動,每周3 ~ 4次,每次30分鐘,以延緩骨質疏松的發生,緩解癥狀。
提示3藥物預防和治療
(1)二膦酸鹽
這些藥物可以選擇性地與骨吸收的活性部位結合,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降低骨轉換,減少骨吸收,使骨礦化更加完全,已成為有效治療絕經後骨質疏松癥的重要手段之壹。常用的制劑有阿侖膦酸鹽和羥乙基膦酸鹽。近年來新開發的雙膦酸鹽類藥物,如利塞膦酸鹽、伊班膦酸鹽、唑來膦酸鹽等,不僅能抑制骨礦丟失,還能增加骨礦含量,減輕胃腸道不良反應。
(2)中醫
中醫強調治未病,中醫對於預防骨質疏松尤為重要。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藏精,固真陰,含元陽,是先天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腎中精氣由盛轉衰。現代藥理實驗和臨床實踐證明,補腎中藥可以調節骨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增加骨量,調節鈣調素和雌激素及微量元素的水平,從而改變骨質疏松骨的代謝。所以可以辨證施予補腎精的藥物,如淫羊藿、杜仲、補骨脂、牛膝、骨碎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