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百雀羚等品牌成為微信商家的趨勢是什麽?

百雀羚等品牌成為微信商家的趨勢是什麽?

盡管飽受非議和質疑,但微信業務的經濟越來越紅火卻是不爭的事實。從近日舉辦的第二屆微信商業博覽會上了解到,微信商業行業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中令人矚目的朝陽產業。在實體經濟加速轉型升級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大品牌步入微信商業行業。

北京微信商業博覽會創始人林新建在會上表示,行業數據顯示,經過5年的發展,2016年微信商業行業總市場規模達到3000億元,預計2017年將突破6000億元。2016年微信業務從業人數約2000萬,預計2017年將達到3000萬。

與快速發展並存的是壹些亟待整合和轉型的問題。

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商會秘書長徐井泉在展會同期舉辦的微信商業經濟論壇上表示,過去壹年,中國微信商業的行業發展非常迅速。微信業務的發展只有短短的幾年,但這幾年給中國經濟,尤其是快消品中的化妝品行業帶來了取之不盡的發展動力。微信業務主要經營美妝和保健品,說明快消品行業在微信業務上確實有獨特的渠道特點。同時,徐井泉指出,微信業務有很多板塊需要整合轉型。

經濟社會學博士姜汝祥指出了微信商業的商業邏輯。微信業務可以通過朋友圈、微群、直播、公眾號等社交平臺獲取客戶,而微信業務獲取客戶的成本是傳統電商和零售商無法比擬的。商店從天貓和JD.COM等電子商務平臺獲取客戶的成本很高。傳統商業,尤其是零售業,面臨著高租金的壓力。“市場總會從最初的草根中成長起來。就像30年前個體戶和鄉鎮企業在中國開創了壹個全新的民營經濟和市場經濟,10年前淘寶上無數的小賣家開啟了中國的網購時代,微信商業開創了壹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微信業務的出現,讓每個人都可以用壹部手機,幾千塊錢創業。”

然而,隨著微信購物成為消費者新的購物渠道,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隨之增多。北京市工商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微信購物逐漸成為新的投訴熱點。據北京市工商局相關人士介紹,今年2月,12315、96315兩條熱線分別接到通過微信購物的投訴,主要是對方付款後不發貨,商家銷售的產品為“三無”和假冒產品。從消費者反映的情況分析,通過微信與個人交易產生的消費糾紛占比較大。

傳統品牌尋求轉型,微信業務成為突破口。

在門店人流量持續下降、門店成本上升等多重壓力下,傳統品牌都在轉型求發展。微信業務以其低廉的運營成本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傳統品牌。

中國互聯網協會微信商業工作組發布的《2016中國微信商業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微信商業品牌化將是微信商業行業未來發展的八大趨勢之壹。

目前,仁和集團、同仁堂、鄭袖藥業、TCL、中通、雅倩、百雀羚、依依步草、娃哈哈、蘇泊爾、中糧集團、南極、蒙牛、韓都衣舍、愛康、博洋家紡等品牌都已進入微信商家行列。

來自慈智簡壹(深)科技有限公司的參與者王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部分微信商業產品是“三無”,虛假宣傳、偷稅漏稅等行為是前幾年微信商業行業的亂象,很多人對微信商業行業的印象還停留在前幾年,但傳統品牌進軍微信商業是壹種趨勢。“公司做了很多年,經歷了很多渠道轉型。實體店確實不好做,人工和房租都很貴。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後,我們也在探索。我們有渠道控制的經驗,關鍵是如何讓新產品落地。我們也排斥微信業務的很多做法,如果以後進入微信業務,我們會學習它的精髓。我們不是完全靠發朋友圈做營銷,而是把實體和網絡結合起來,在傳統渠道的基礎上提高服務意識,然後放大網絡的力量。傳統企業的轉型非常艱難。我們也下了很大決心,現在正在進行反復論證和考慮。”據悉,中植簡壹原本是壹家定制外貿出口公司。目前,該公司計劃推出壹系列眼部按摩智能穿戴產品,並打算借鑒微信業務的營銷方式。

大品牌自帶流量,品牌效應可以吸引很多代理商。不過,北京同仁堂前操盤手微信商業在微信商業經濟論壇上表示,越來越多的大品牌進入微信商業,包括壹些知名的百年品牌和上市公司,但傳統企業思維相對保守,在新的電商模式下無法與時俱進。比如微信商業行業,海報和視頻的時效性很重要。而在大品牌企業,海報和宣傳片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通過公關部或法務部的審核,所以大品牌在時效性上比不上老牌的微信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