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巴黎時裝周將可持續環保理念與新興科技融入前衛設計,展現時尚界最新潮流。長安深藍S7的驚艷亮相,以長安深藍核心美學理念的共生美學,開啟了智電時代的全新姿態,為本次時裝周的主題做了生動註腳,也由此長安深藍品牌成為首個亮相這壹全球時尚盛會的中國汽車品牌。
在上海現場,長安深藍品牌通過數字藝術與自然生態場景的融合,為熱愛時尚、追求綠色生活方式的新壹代用戶打造了壹場盛大的“春季遊園會”。驚悸之時,陽光燦爛,百花齊放的數字生活花園,正式發布長安深藍品牌全新設計理念——共生美學。在飛舞顆粒的花瓣照耀下,長安深藍S7突破了界限。
共生美學作為長安深藍品牌核心理念的表達,以科技、人文、自然的和諧共生,解構電動化的時代特征,勾勒出汽車“新物種”的進化趨勢,充分展現了中國汽車設計從追趕到超越的時尚雄心,同時不斷豐富長安深藍品牌以科技鏈接壹切的人文理想。長安深藍品牌首款SUV、第二款戰略車型長安深藍S7在共生美學的指導下,將SUV的速度感、空間感與新能源汽車的優雅品質巧妙結合,為用戶帶來與自身家庭相適應的潮流設計和智趣功能。
長安深藍S7傳承共生之美,引領汽車設計新時尚。
“深藍”不是冰冷的科學代碼,而是孕育萬物智慧的科學思維。“共生”是與外界的自然和諧,是對內在自我的共鳴呼應。共生美學,誕生於以“深藍”為生命原色的描繪,以探索未知為精神內核,從活潑靈動的大自然中汲取靈感。是長安深藍設計對世間萬物和諧共存的探索,也是長安深藍品牌與月季年貨群體深度共情的具體審美載體。
在汽車新能源、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下,共生美學代表了壹個時代的價值願景,以“多元與未來,連接人與自然、社會”的設計初衷,成為近年來持續驚艷世界的中國汽車設計美麗縮影。全新長安深藍S7在外觀、內飾設計、CMF設計(色彩、材質、工藝)等方面充分踐行共生美學理念,在科技的沖擊、智慧的互動、身心的雙重舒適等方面樹立了極具啟發性的設計新時尚,為註重生活品質、熱愛戶外探索的新壹代用戶拓展了多元價值。
共生美學,以科技思想為天線,旨在定義行業大趨勢下的功能創新標準,帶來前瞻性的技術共生;豐富用戶的情感延伸和場景訴求,帶來智慧和溫暖的人文共生;描述汽車新物種進化之美,帶來綠色和諧的自然共生。在長安深藍S7中,科技的理性、人性的溫暖、自然的自發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與科技共生。科技是長安深藍品牌和壹切的紐帶。長安深藍S7通過科技體驗和審美的全面升級,為用戶帶來理性智慧和人文精神。取代傳統儀表盤的AR-HUD是內飾的標誌性設計之壹,讓駕駛者更容易關註車輛信息和周圍環境,讓駕駛變得更智能、更安全。同時,科技激發的設計突破也是長安深藍S7與科技共生的重要美學標誌之壹。鉆石切割技術雕刻而成的貫穿式尾燈,傳遞著隕石晶體般的能量。以“多元、未來,連接人與自然、社會”為初衷,首次加入“極黃”和“雲螭橙”,以華麗高調的逃離展現多彩的生命力。諸多設計細節融入其中,讓用戶第壹眼就感受到電流沖擊般的強烈美感,進壹步強化了長安深藍品牌的科技形象。
與人類共生。長安深藍品牌壹直以用戶為中心,在駕駛舒適性、智能交互等方面不斷提升用戶體驗,通過不斷豐富實車場景,帶來更多溫暖的可能。長安深藍S7作為壹款中型SUV,長4750mm,寬1930mm,高1625mm。2900mm越級軸距,全面領先同級舒適空間,為用戶帶來貼心的人文關懷。全景座艙蓋的寬闊視野,讓每壹位乘客都感到放松,仿佛徜徉在銀河之中。向日葵中控面板像向日葵跟隨太陽壹樣隨時跟隨乘客的需求;此外,長安深藍S7的智能互動燈,搭載傳統霧燈區域排列的348顆燈珠,形成獨特的光語互動平臺,可實現行人禮讓、行駛狀態提醒、特殊場景動畫等光語效果,以極致的發光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系數,在車輛、行人、交通之間建立未來主義的溫馨對話。
與自然共生。長安深藍S7從自然界萬物中汲取靈感。在車輛姿態和造型設計方面,通過電氣化元素的運用,濃縮了智慧電的時代特征,成為用戶向往自然和諧的象征性表達。流暢幹凈的設計語言,強調簡約的高科技感,又很有動感。車頭的凹陷讓整個車看起來很低,俯沖的姿態讓長安深藍S7有呼吸的感覺。更短的前懸架自然地將車形的中心移向後方,貫穿車前、車側、車尾的金屬部件自然地將車輛的力量與速度之美串聯起來,以車尾優雅的車形收尾。壹氣呵成的流暢姿態不僅彰顯品質,更賦予其同級領先的風阻系數,僅為0.258cd,有效降低能耗和風噪,將讓長安深藍S7更加輕盈地融入自然。
產品是美學的形式,美學是品牌的靈魂。長安深藍品牌以科技和美學探索為導向,持續驅動品牌向上。先後在長安深藍SL03上市,在長安深藍S7陸續亮相,為凝聚共生美的高端產品,為主流電動市場註入新的活力,同時為新壹代用戶打造和諧共生的新世界。
此次,長安深藍S7在上海和巴黎兩大時尚之都同步亮相,進壹步加深了長安深藍品牌科技潮流的形象。此次亮相,長安深藍品牌將以具有前瞻性和未來感的共生美學為指導,使長安深藍產品成為國際時尚潮流的定義者,不斷推動中國汽車設計的向上攀登和超前成長。
本文來自豪的作者桂侃徹,版權歸作者所有。請以任何形式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