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時代呼喚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顧。
目前,中國正在進入長壽時代。中國人均壽命超過77.3歲,城市居民平均壽命超過80歲。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設定的目標,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79.0歲,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將顯著提高。
老年人的數量也與日俱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預測,“十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中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中國老年人越來越多,壽命越來越長,但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2018年,平均健康預期壽命只有68.7歲,他們帶著病活了很長時間。180多萬老年人患有慢性病,4000多萬老年人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對養老和健康服務的需求十分迫切。
在人口日益老齡化的背景下,中國的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特別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
目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654.38+0萬美元,居民收入增加,消費水平提高,健康保障意識越來越強,對養老和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如何實現從“養老”到“養老”,成為擺在全社會面前的課題。
醫療衛生服務業成為“香餑餑”
“銀發族”群體養老需求的爆發,也推動了養老市場的不斷擴大。預計203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6萬億元。
業內預測,未來十年是中國健康養老產業黃金十年的爆發期,其巨大的市場潛力也催生了更多的機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養老服務市場參與者,醫療健康養老服務行業成為“燈塔”。
其中,保險業將健康養老服務行業視為兵家必爭之地,保險公司是健康養老服務市場服務供給的重要生力軍。目前,中國太平等頭部保險公司在醫療康復行業投入巨大。
保險公司憑借資金、渠道、客戶等方面的優勢,更加註重平臺集聚功能,不斷拓展包括醫療、護理、康復在內的養老服務,普遍嘗試“保險+服務”的壹體化模式,通過科技和醫療賦能進壹步打通和整合產業鏈。
以中國太平為代表的眾多保險公司,壹方面增加養老保險產品供給,促進養老消費,鞏固“第三支柱”,另壹方面增加養老服務供給,助力醫療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形成金融產品和服務保障的良性循環。
“保險+養老”大有可為
隨著高凈值群體數量的增長,高端養老服務發展前景看好。而且保險資金具有期限長、規模大的特點,非常符合養老基金的需求。“保險+養老”日益成為保險公司業務發展的重點。
近年來,保險機構不斷完善在養老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打通養老服務和保險保障,使保險和養老相互賦能。大型保險公司著力打造重資產的高端養老社區,提供輕資產的養老服務,以及長期護理保險、健康醫療保險等養老相關保險產品。
以中國太平為例。它是中國唯壹壹家管理總部設在海外的金融企業。自中國復業20周年以來,加速構建保險+大養老服務體系。重資產項目主要集中在重點區域,已建成約5個CCRC養老社區。
2019年,中國太平首個旗艦養老社區項目——太平小鎮吳彤人家在滬運營,可為約3500位老人提供居住、娛樂、健康、養老、護理等全方位高端智能養老生活服務。
隨後,太平鎮先後落戶三亞、成都。三亞“海棠家族”和成都“芙蓉家族”項目進展順利。中國太平正在打造“以保險為支付,以平臺為服務,以社區為養老,以醫院為就醫”的醫療健康養老產業生態圈。
期待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實現高品質的養老,是每個老人的心願。
如何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進養老和養老產業協調發展,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普惠性養老服務,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構建與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業內人士建議,應盡快完善醫療保健服務體系標準,引導專業服務人員提高水平,促進醫療保健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保險業在構建高質量的養老服務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不少保險巨頭也發布了自己的“十四五”規劃綱要,繼續謀求高品質養老服務的布局。
以中國太平為例。“十四五”期間,中國太平將立足發展新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發展新格局,實施高質量發展戰略,堅定走價值增長的發展道路,堅持“央企情懷、客戶至上、創新引領、價值引領”服務國家戰略。
未來,中國太平將加快醫療、健康養老等產業的投資布局,提升保險服務保障能力,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有效滿足客戶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