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節氣的農事活動
第壹,經濟作物種植
1,玉米
近年來,玉米病害的發生和危害越來越嚴重。8月底是玉米生長的中後期,也是各種病蟲害的高峰期。酷暑期間易發生嚴重的葉斑病、葉斑病、青枯病、褐斑病和紋枯病。其中,苗枯病、粗縮病和銹病在部分地區較為嚴重,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因此,農民要做好夏季前後玉米的管理工作,及時防治病蟲害。
2.米
晚稻正處於田間管理和施肥的重要時期,需要加強管理。水稻進入分蘗期,要做好肥水管理,後期施分蘗肥。13-14天後,每畝需施尿素5-7公斤,氯化鉀5-6公斤。註意淺水分蘗,移栽後3-5天施除草劑,當全田苗數達到目標穗數的80%-90%時,進行排水,但不要重曬。
3.花生
酷暑前後仍是高溫雷雨天氣,花生苗期發芽。暴雨過後,壹定要註意溝渠排水,防止花生芽因田間積水腐爛死亡,及時做好苗木檢查和補植工作;如遇連續幾天高溫幹旱,要及時進行溝灌,灌水要快,要灌到半溝深,防止過度灌溉造成“黃水”。此外,還要做好害蟲的防治工作:害蟲主要是地下害蟲、斜紋夜蛾和芽生昆蟲;主要病害是銹病和葉斑病。
第二,蔬菜種植
6月5438+10月和8月是秋菜播種、育苗、種植和田間管理的旺季。目前種植的主要品種有甜瓜、茄子等。
2.濕熱天氣容易導致蔬菜苗期生長過快。所以在育苗時,需要使用有防雨、防眩光、防蟲網等設施的溫室或小拱棚。三葉壹心可以移植,移植前要噴婚藥,防止薊馬傳播病毒,保證菜苗生長。
3.繼續做好蔬菜水果抗旱防臺風工作。臺風暴雨後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搶種速生蔬菜。加強病蟲害防治。
第三,果樹種植
1.果樹夏季施肥以有機肥為主,秋季為金,冬季為銀。這個時候,施肥對果樹起著關鍵作用。
2.8月下旬至9月,秋梢停止生長,這是果樹根系生長的第三個高峰。隨著秋季氣溫逐漸降低,雨水增多,微生物繁殖會加快,為果樹根部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
3.8月下旬至9月是果樹花芽分化階段,果實膨大需要大量養分。這期間肥料不足容易導致花芽分化不足,第二年開花後變成葉芽,導致減產。因此,秋季施肥非常重要,秋季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60%,是防止果樹生長倒伏的關鍵。
第四,畜牧業和種植業
1,繼續做好降溫、防暑和防臺風工作。
2.做好秋季動物防疫工作。
夏季節氣的健康保護策略
早睡早起,中午睡好,睡眠充足。
夏季節氣是炎熱和涼爽的交替時期。自然界中,陰增強陽減弱,人體的陽氣也內收,“秋虛”也就出現了。睡眠不僅能消除疲勞,還能使大腦和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是保健美容的重要方法之壹,要充分利用睡眠來調理身體。
多喝水,多喝粥,防止秋燥,美容養顏。
酷暑過後,天氣比較幹燥,雨水少,人體會感到不適,出現皮膚緊繃、脫皮脫屑、頭發暗沈、嘴唇幹裂或幹裂、大便幹燥等秋燥現象。不過,多喝水和粥是預防秋燥的好方法。
保護肚臍,預防疾病。
夏季節氣過後,天氣漸冷,肚臍處的表皮最薄,對外界刺激特別敏感。如果肚臍保護不當,寒氣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引起身體不適。如果寒氣在小腹積聚過多,還會導致消化系統和泌尿生殖系統的各種疾病。
少吹空調,少開電風扇,保持健康。
夏季早晚溫差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發作,也是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風的高發期。經常吹空調、電風扇可能引發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疾病;還可能導致腹瀉、胃炎、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堅持適度運動。
鍛煉是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適量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
貼秋肥要循序漸進。
初秋時節,夏季食欲不佳的情況逐漸好轉,人們開始主動或被動地粘貼秋脂,以儲存能量應對秋冬的寒冷。但夏季和節氣時人的腸胃功能較弱,過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腸胃功能。
夏季高溫期間的天氣特征
溫差
單純用氣溫降低的開始來描述8月底到9月初的夏季節氣是不夠的。溫度降低只是現象之壹。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壹是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突飛猛進的南撤,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拳打腳踢,鋒芒畢露。
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其控制下,形成下沈、幹燥的冷空氣,首先宣告了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壹年中最好的天氣——秋高氣爽。夏季,只有東北和西北地區真正進入秋季。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如果空氣幹燥,往往會帶來大風天氣,如果大氣中有暖濕氣流,往往會形成像樣的秋雨。每次暴風雨過後,尤其是雨後,人們會感覺到更明顯的降溫。所以有句話說:“壹場秋雨(風)壹場寒”。在南北江淮地區,可能會有壹次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陽光明媚,人們往往不太適應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如果不小心,很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