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腳先老”、“寒從腳起”、“看不起壹雙腳,頭上添霜”這些諺語都說明,腳的健康不僅關系到人的健康,而且與壽命也有很大的關系。因為腳底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同時又密布著許多血管,因此被稱為“第二心臟”。此外,腳底遠離心臟,供血少,表面脂肪薄,保溫性差,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粘膜的神經接觸密切。因此,腳底壹旦受涼,可引起局部體溫下降,上呼吸道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作為壹種良性刺激,足浴可以調節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還有利於腦細胞的增殖,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可以擴張體表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可見足療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在中國古代,人們就知道養生與足浴的密切關系。壹首著名的民歌說:“春天洗腳讓太陽升起;夏天洗腳可以祛暑濕;秋天洗腳,潤肺潤腸;冬天洗腳,丹田暖。“這首民謠充分反映了足浴可以養生的道理。從經絡科學的角度來看,人體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而腳既是足陰三經的起點,也是足三陽經的終點。這六經的根都在腳上的六個穴位裏。腳踝正下方有33個穴位,雙腳有66個穴位,占所有穴位的1/10。經常泡腳會刺激足部的很多穴位,如湧泉、太沖、白胤、昆侖等。,會促進血液進入體內的運動,調理臟腑,平衡陰陽,疏通經絡,強身健體,延緩衰老,消除疾病,延年益壽。所以,這些諺語是真的:“天天洗腳,不如吃補藥”,“三天吃壹只羊,不如上床睡覺”,“每晚洗腳,腳很難涼”。
現代醫學也證實,足浴是壹種可靠的局部浸潤療法。不僅能防治腳氣、腳墊、凍腳、腳皸裂等腳病,還能防治下肢麻木、酸痛、畏寒。腫脹等疾病,還因為經絡的作用,用於防治感冒、關節炎、高血壓。神經衰弱、頭暈、失眠、便秘等疾病也有確切療效。
如何進行足浴才能達到最佳的保健效果?研究表明,足浴養生的最佳方法是:首先,在足浴盆中取適量的水,水溫要因人而異,要看腳的溫暖程度,是熱還是冷;水深剛開始時,以剛好覆蓋足面為宜。先用盆水泡腳5 ~ 10分鐘,然後用手或毛巾反復揉搓背部、中部和腳趾。為了加強效果,可以有意識地在腳上揉壹些穴位,比如腳中央的湧泉穴;必要時也可以用手或毛巾反復上下摩擦小腿,直到腿上的皮膚發紅發熱。為了保持水溫,需要邊搓邊加熱水,最後水可以加到腳踝以上。洗完後,不要晾幹。最好用幹毛巾反復擦。壹般來說,每晚壹次足浴可以達到養生的目的;當然可以壹天幾次,也可以早晚兩次。實踐表明,晚上睡前足浴的保健效果最好,所以保證每晚足浴是非常必要的。每次足浴以20 ~ 30分鐘為宜,太短效果不好,太長沒必要;泡腳後半小時內最好上床睡覺。
足浴保健真的可行,簡單。關鍵是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會看到很大的成就。